教育随笔:孩子是好模仿的.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育随笔:孩子是好模仿的
在孩子的世界里,可以说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模仿——模仿父母、模仿邻里、模仿同伴、模仿社会、模仿动物世界、模仿大自然。孩子总是在模仿中成长发展、在模仿中活跃思维的。孩子的一对小耳朵,好比一台录音机,孩子的一双小眼睛,好比一台录像机,日久天长地模仿着。
所以在进行艺术教育时,要让孩子不模仿这是办不到的。在一次绘画活动《小鸟的飞机》中,我引导幼儿将原有的小鸟放大几十倍,把它们当作飞机,里面坐人,我画了两幅范画,强调幼儿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我画的不一样,可是活动刚刚开始,孩子们都凑到前面来照着我的画,我很担心这样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就把范画拿走了,但是过后,我看到的是孩子根本不会画,尤其是坐在飞机里的人,最后我还是把范画给他们看。在活动后我想了想,我们不必过分害怕孩子的简单模仿,以为孩子过于死板,因为在不断的模仿中,孩子也会去除、简略、夸大、重建,虽然孩子都是画的同一种内容,但是每个人交上来的作品是各有千秋,其中已经包含了他们多多少少的创造性。
要培养孩子的独创性思维能力,我们应该让孩子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对孩子用直观的方法,如观察自然和社会现象,游览各种景观,多看书画、电视,多听故事、音乐等来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并在进行活动时向孩子提出各种问题,启发孩子进行大胆的创造性思维。避免在日常生活当中出现的:大多数的家长、教师不是害怕孩子的模仿,而是害怕孩子过于“越轨”。在教孩子绘画,要与范例一模一样,孩子按自己的思维多画了东西,就会受到责备,孩子长期被干涉、命令、保护,到头来只会事与愿违,变得循规蹈矩、毫无生气,哪还会有独创性?
优秀孩子培养感悟
优秀孩子培养感悟
一 开篇碎语
这篇育儿经验点滴,是应几位同事朋友的要求所作的,他们认为我在育儿方面有点成绩,希望我写点经验和感悟,供他们参考借鉴。我认为也可作笑料。
其实,我十分愿意把我的育儿经验告诉别人,因为我是教育管理工作者,也经常与别人谈起对青少年教育的看法,谈起自己教育孩子所走过的路。我在这里不是想夸耀我女儿最终考上了北大,而是想表明:通过一定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品行更好,素养更高的人。这也是别人对我培养孩子最感兴趣的地方,也是我引以为骄傲的地方。
但我也发现,我并不比别人高明,有很多同事朋友的教育方法或许更好。毕竟他们大多是文化人,学士、硕士、博士,一个赛一个。更何况像样的育儿经,哪里找不到几十上百。所以我想说,我所写的,只是用我走过的路来证明各位同事朋友您现在做法的正确性,以增强您按现代教育理念和育儿方法继续做下去的信心,更大胆地走自己的路。
另外,我非常同意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的道理。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借鉴,但每个孩子各有特点,教育还得因材施教。狼爸有狼爸的狼招儿,虎妈有虎妈的虎法;据说朗朗学钢琴成功,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合力的结果;我教育孩子又有我教育的特点。当然,育儿还是有大道理可循的,即教育规律。如果违背教育规律去育儿,本末倒置,可能会适得其反。我现在比较自豪的,是我孩子品学兼优,没有怪脾气,没有让人讨厌的个性,受到相处过的各类人士的欢迎,真正是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这些年我较忧心的,是现在整个教育空气过于浮躁。有人说,我们的学校教育已变成“机器生产”,过去“传道,授业,解惑”之功能已大大退化。我比较同意这种观点。我担心我们的民族,将来还有没有人愿意做普通人,有没有人愿意做正直善良有责任感的普通劳动者!我,真诚希望我们的各级学校教育和广大家长冷静下来,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理念,回归教育本位。真诚祝愿我的朋友们在教育孩子上比我做得更好!
最后,请理解我的“育儿经”,隐去真名实姓,因为现代网络技术太具传播性,我担心传播出去后,会影响我们一家人正常平静的生活。同时,我写育儿经,完全出于教育者的善意冲动,如果对读者那怕有一分可借鉴之处,我心足矣,别无他求。所以您可转发给您的朋友。
真诚感谢您能拨冗阅读!
二 女儿的亮点
幼儿园与小学
女儿是幸运的,幼儿园和小学就读的是教学质量比较好的学校,我的家乡A市某师范大学的附属幼儿园和小学,学习成绩总能排在前几位。三岁入园,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很快就表现出众,成为老师和同学公认的好孩子。在小学,孩子一到三年级的班主任R老师曾对我说,她观察了三年,我女儿和另外两个同学,上课注意力最集中,眼神总是跟着老师走,今后这三个孩子不会有错。R老师的话还真应验了,这三个孩子后来都先后考入了北京大学。
这个阶段,女儿曾遇到过两次较大的锻炼机会。一次在幼儿园,参加舞蹈班排练没被指导老师看好——舞姿太给力,表情不会夸张,却被看好她的口才和标准的普通话发音,结果被推选为全区幼儿园汇演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