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需量电能表概念.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多费率电能表 最大需量电能表 a:为配合分时电价政策调整,在某一时刻同时启用新费率进行计量,多功能电能表内置两套时区表、两套日时段表,与之对应的有两套时区表切换时间和两套日时段表切换时间。 b:每套时区表年时区数最大为14;每套时段表内最多有8个日时段表,每个日时段表内日时段数最大为14。 标准中的其他与费率时段相关的要求 GB/T 17215.301-2007规定 仪表应具有在规定的时间区间内测量单向或双向最大需量、各费率最大需量及其出现的日期和时间。 滑窗式积算的最大需量周期可在5 min、10 min、15 min、30 min、60 min中选择;滑窗式需量周期的滑窗时间可在1 min、2 min、3 min、5 min中选择。需量周期应为滑窗时间的5及以上整数倍。 应具有检测最大需量周期的措施; 最大需量除按指定时刻能自动复零外,应具有手动和(或)抄表器复零功能,但应具有防止非授权人复零的措施。 需量周期的要求:应提供两种需量周期积算方式供选择:区间式、滑窗式。 标准中的其他与需量相关的要求 电能表应具有日计时误差检测信号、时段投切信号以及需量周期信号输出;三个输出信号可以使用同一输出接口(多功能测试接口),并可通过编程设置进行切换;电能表断电后再次上电,多功能测试接口输出信号默认为日计时误差检测信号。 检定、检验方法 规程规定的检定方法 将晶控时间开关的时基频率检测孔(或端钮)与计时误差等于(或优于)0.05s/d的日差测试仪(电子表校表仪)的输入端相连,通电预热1h后开始测量时间,重复测量10次,每次测量时间1min,取10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即得瞬时日计时误差。 无日差测试仪表时,可将晶控时间开关连续运行72h。根据电台报时声,每隔24h测量一次计时误差,取3次计时误差平均值作为日计时误差。 还可用标准时钟或频率准确度不低于2×10-7的电子计数器(数字频率计)确定日计时误差。标准时钟的准确度应优于被检误差的1/10。 日计时准确度试验 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 晶控时间开关日计时准确度 : 可采用瞬时法(此时,制造厂应给出采样时间),以直接或感应的方法测试计时准确度,并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环境温度为23℃,相对湿度65%±10%,施加参比电压; ——时钟精度测量仪或数字频率计预热达热稳定状态; ——仪表通电20min后,在仪表时基频率测试点进行测试; ——连续测试5次,取平均值。 注:若环境温度偏离23℃时,应有温度系数补偿。 日计时准确度试验 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 晶控时间开关计时准确度随温度变化试验 将晶控时间开关放在一个气候箱中,其时基在23℃下测量。温度升至45℃,获得热平衡后,所测量的时基与23℃测量的时基之差不超过±38×10-6(相当于3.28s/d)。 温度降至-10℃,获得热平衡后,所测量的时基与23℃测量的时基之差不超过±57×10-6(相当于4.92s/d)。 日计时准确度试验 标准时钟的准确度应优于被检误差的1/10。 确定时段投切误差至少应检验两个时段。在预置时段内用标准时钟或电台报时声所得的实际起始(或终止)时间t0,与预置时段起始(或终止)时间t比较,即得时段投切误差:△t=t-t0 时段投切误差 —在参比电压、参比频率、Ib、cosΦ=1.0(或sinΦ=1.0)条件下; —读取总电能计数器和该时段相应的计数器电能(初始)示值; —仪表(在各费率时段)连续运行6h; —在每个费率时段结束时,读取总电能计数器和该时段相应的计数器电能示值; —计算出总电能计数器及(各)费率时段计数器所计的电能增量。 费率时段电能示值误差试验 —在参比电压、参比频率、Ib、cosΦ=1.0(或sinΦ=1.0)条件下; —仪表各费率时段任意交替编制,日切换7次; —读取总电能计数器和各费率计数器电能(初始)示值; —连续运行24h后; —读取总电能计数器和各费率时段相应的计数器电能示值; —计算出总电能计数器及(各)费率时段计数器所计的电能增量。 计数器示值组合误差试验 规程规定: 确定需量示值误差时应选择下列负载点:cosφ=1条件下0.1Ib、Ib和Imax。 标准功率表法确定需量误差 标准电能表法确定需量示值误差 需量示值误差 试验期间,测试装置的功率稳定度应不低于0.05%,标准功率表的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0.1级。 经过一个需量周期的测量,按式(3)计算需量示值误差γP(%) (3) 式中:P——被检表需量示值(kW) P0——标准功率表的示值(kW) 标准功率表法确定需量误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