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机械制造作业答案.doc

发布:2017-03-23约2.0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械制造作业答案 用主偏角为60°的外圆车刀加工外圆,工件加工前直径75mm,加工后直径66mm。工件的转速n=220r∕min,刀具每秒沿轴向方向移动1.6mm,试求切削用量及切削层参数。该车刀的标注角度分别为,,,,试在正交平面内做出该刀具的刀具标注图。 解: 或 刀具标注图中、、、、。 精加工塑性金属时避免积屑瘤的措施? 答:1、通过热处理提高工件的材料硬度,减小加工硬化倾向。 2、增加刀具前角,以减小切屑对前刀面的压力。 3、高速钢刀具材料降低切削速度,以便降低切削温度;硬质合金刀具采用高速切削,提高切削速度。总之避开积屑瘤形成温度区间。 4、合理使用切削液,降低切削温度和刀屑摩擦。 5、电解刃磨刀具,减小前刀面的表面粗糙度值,降低摩擦因数。 什么是六点定位原则? 答:采用合理布置的六个支撑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 什么是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过定位和欠定位? 答:完全定位:用合理布置的六个支撑点限制工件的全部自由度。 不完全定位:对不影响工件加工精度的自由度不加以限制,这种允许少于六个支撑点但能保证加工精度的定位。可以简化夹具结构,生产中广泛使用。 过定位:工件的某些自由度同时被一个以上的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 欠定位:本应该限制的自由度不加以限制的定位,生产中绝对不能采用。 提高加工精度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措施主要包括误差预防和误差补偿两种。其中误差预防技术主要包括减少误差法(车削细长轴采用跟刀架)、转移误差法(镗孔时采用镗模转移主轴回转误差)、均分误差法(毛坯进行预分组)、就地加工法(自己加工自己)和误差平均法(对研)。误差补偿主要包括在线检测、偶件自动配磨法和积极控制起决定作用的误差因素。 分别论述车削和磨削加工时降低表面粗糙度的措施。 答:车削时:由几何因素引起的粗糙度值过大时:应该减小进给量,适当减小刀具的主偏角和副偏角 ,因为过小的主偏角会引起工艺系统的振动。增大刀尖圆弧半径。 由物理因素引起的表面粗糙度值过大时:高速钢刀具采用低速加工,高速钢刀具采用高速切削,避开积屑瘤的形成温度区间。采取适当的热处理措施,得到均与细密的晶粒组织和较高硬度。通过适当提高前角,增加刀具的锋利度,及时刃磨刀具都能减小表面粗糙度值。采用合理的切削液提高制冷润滑效果也能够降低表面粗糙度。 由系统振动引起的粗糙度:可以通过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和增大系统阻尼来减小振动,例如细长轴粗加工时采用大进给量反向切削,采用消振棱的刀具结构增大阻尼减小振动。 磨削时:可以采用较大的砂轮速度,同时降低工件线速度,使单位面积上的划痕数增多。减小背吃刀量,使塑性变形减小。选择粒度小的砂轮,但不能过小。 选择硬度合适的砂轮,使其具有良好的自锐性。采用金刚石修整砂轮使切削刃等高性提高。合理选择磨削液增强其制冷润滑效果。 分别论述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mm,键槽深度为 mm。其加工顺序为:1)半精车外圆至φ mm;2)铣键槽至尺寸A1;3)淬火处理;4)磨外圆至Φmm加工完毕。求工序尺寸A1 。 解:如下图图所示为工艺尺寸链。因直径尺寸的基准在圆心,所以,一般应折算成半径尺寸来画尺寸链。因最后工序中尺寸mm是间接保证的,故为封闭环;尺寸A1和尺寸Φmm为增环,尺寸φmm为减环。则尺寸A的计算如下 。 基本尺寸的计算: A1 =26.3mm 入体前尺寸:,按入体原则进行入体: 论述细长轴粗、精加工时保证加工质量的措施。 答:粗加工时:1、改善装夹方法:“一夹一顶”的装夹方式,卡盘与金属丝配合夹持一端,另一端用弹性顶尖顶住2、采用中心架或跟刀架提高了工件刚度,此时跟刀架应该布置在已加工表面,且跟刀架到刀尖的距离为1-2mm,减小了振动和工件变形3、采用大进给量反向车削法,既从卡盘夹持端向弹性顶尖端进给,轴向的拉伸量可以由弹性顶尖补偿避免了压杆失稳现象4、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参数。取15°以上前角和主偏角取75°左右。精加工时:采用“一夹一顶”或两中心孔定位装夹,取接近30度的前角和接近90°的主偏角减小振动。跟刀架应该布置在待加工表面,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