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青海玉树环境和冬虫夏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议青海玉树环境和冬虫夏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
冬虫夏草是本草纲目记载的名贵滋补中药材,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抗疲劳等多种功效,药用价值巨大。随着现如今我国经济水平的飞跃式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再加上人为炒作,虫草一时间变得炙手可热,价格一路飙升。青海玉树是冬虫夏草的主要产地之一,质量上乘,价格更显高昂。由于巨大利益的吸引每年采挖季节有大量挖虫草的人进入青海玉树采挖虫草,滥采滥挖导致虫草产地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而这又破坏了虫草的生存环境,导致其产量下降,形成恶性循环。虫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渐显重要。
关键词:冬虫夏草 生态环境 恶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
一、冬虫夏草简介
冬虫夏草是麦角菌(又名虫草真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虫身上,虫草真菌边吸收幼虫营养边和幼虫一起成长,当菌丝充满虫体时幼虫死亡,此时真值冬季,这就是冬虫。当春季气温回升菌丝体会从头部长出象草一样的真菌子座,这既是夏草。青海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与西藏自治区接壤的青藏高原腹地的海拔3000~5000米的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最高分布于5200米处,在海拔4000~4800米分布密度最高。当春末夏初时虫草发育的最饱满,体内营养成分最高,是采集的最好季节。
研究表明冬虫夏草中含有虫草素、虫草酸、多糖等成分。虫草素能够渗入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再生长,起到抗癌的作用;还能够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而虫草素可改善人体微循环,降低血脂,镇咳祛痰;虫草多糖可调节免疫,增强人体的抵抗力。虫草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大宝。
二、虫草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虫草是一种依赖于昆虫和真菌而存在的物种,寄主的存在和生存环境的适宜性决定了它的可再生性,因此当寄主数量减少或环境遭到破坏都会影响冬虫夏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滥采滥挖导致冬虫数量大量减少,影响种群繁衍
每年到了采挖季节都有大量采挖人员进入虫草产地,这些人采挖时不遵从虫草繁衍的基本规律,不顾自己的采挖行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具体表现有在采挖时对产地的高寒草甸反复搜索采挖,无限制的采挖;为了节省时间对挖的坑不回填等等。据调查显示挖一根冬虫夏草会破坏30厘米左右的草皮,而挖的坑不回填被破坏的草皮很难在恢复;再者采挖人在采挖期间会住在山上,其生活做饭就要用当地的灌木作燃料。高原高寒地区植物本就生长缓慢,一旦遭到破坏极难恢复。而虫草真菌寄主——蝙蝠蛾幼虫就是依托这些灌木丛及草丛生存,一旦植被遭到破坏则其生存环境恶化,种群数量减少会使得冬虫夏草资源越来越稀缺,数量越少掠夺式采挖越严重,会形成恶性循环。
据玉树冬虫夏草产量进行估算每年进入的采挖人数量至少在10万人以上,最多可达到20万人,这么多人除去采集灌木所破坏的灌木丛还有采集人员对生活区草地的反复践踏所造成的破坏。而根据计算,青海玉树冬虫夏草的产量为12000~22000kg,则每年的采挖期会在高寒草甸上留下4200万~7700万个坑。如果这些坑没有被回填则会加速草甸的退化和荒漠化,其他的杂草将会取代原有的高原植物,草甸土壤蓄水能力和湿度降低,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被破坏的草甸不再适合冬虫夏草和蝙蝠蛾幼虫的生存和繁衍。
、过度放牧导致草甸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本身就很脆弱,再加上当地属欠发达地区,传统畜牧业是这里人们的主要生产方式,放牧和采挖冬虫夏草成为当地人们重要的收入来源。过度放牧会是草甸被严重啃食,影响草地的自我再生性;践踏会使土壤板结,加速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过度放牧会导致植被高度和表面覆盖度下降,其他的毒草、杂草大量生长,为高原鼠兔等小型哺乳动物的数量暴发式增长提供了食物和适宜的环境,而这反过来又加剧了草甸退化,使高寒牧区陷入过度放牧—草甸退化—鼠兔害发生—沙化和荒漠化的恶性循环。
、雪线上升导致冬虫夏草分布范围缩小
每年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下渗的雪水使虫草生长地草甸土地湿度和温度适宜,能满足冬虫夏草及其寄主蝙蝠蛾生长发育所需。但是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雪线上升土壤湿度降低,不再适合蝙蝠蛾幼虫的生存,这会使冬虫夏草的分布范围不断收缩。青海玉树60年代分布在海拔3500米以上,到了90年代分布海拔上升到了4500米以上。现在在4600米以下已经很难发现冬虫夏草寄主幼虫。这会使冬虫夏草产量下降,尤其密集分布目前产量仅为20年前的百分之十,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趋势还在增加。
、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当地生态平衡。
开矿修路,修建住房,城镇建设等都需破坏草地。再加上受科技水平所限,冬虫夏草目前难以实现大规模人工养殖,与鹿茸、人参都已经实现大规模人工养殖不同,要获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