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球经济形势.pdf

发布:2024-07-09约1.34万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球经济形势:长期低迷

当今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长期波动和低速增长时期。这个时期可能延续5—10年。

2007年3月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其严重程度堪与上世纪30年代危机和70年代危机相比。因此,我

们的判断是,当今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长期波动和低速增长时期。这个时期可能延续5—10年。

形成这一判断的基本根据是:此次全球经济危机,集中反映出发达经济体多年来在经济发展方式、经

济结构、金融结构和财政结构等各个层面存在严重扭曲。因此,危机的恢复须以这些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为

基本前提。但是,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十分困难,而且短期内难以奏效,其过程亦十分痛苦。

此外,四年来,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各国均采用了大量非常规刺激政策。这些政策或在短期内有阻

止危机急剧下泻的作用,但亦有损害经济长期发展基础的副作用。如今,这些负面影响已开始显露。这无

疑给艰难恢复过程中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

不可持续的消费/负债经济

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方式,以消费拉动为基本特征。消费超出收入水平,形成过度消费。过度消费

意味着低储蓄并导致过度借贷。过度借贷持续恶化便形成债务危机。

1.美国和欧洲均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之中。

在美国,次贷危机首先是私债危机。私债危机发生后,为了救助,美联储和财政部先后深度介入,致

使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扩大了数倍,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和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均创历史新高。于是,

私债危机引发了主权债务危机;私债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并发。

在欧洲,危机发生的路径有所不同。那里径直发生的是主权债务危机。这集中体现了很多欧洲国家多

年来财政赤字高悬并依赖它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由于私人部门借债生产和消费的现象在欧洲也十

分普遍,加之政府的主权债务多被私人机构购买并持有,致使主权债务危机迅速向私人部门转移,私债危

机接踵而来。于是,那里也是主权债务危机和私债危机并发。

简言之,此次主要发生在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危机是广泛涉及公私部门的全面债务危机。

2.实体经济层面的债务危机。

债务危机表现在实体经济方面,便是长期过低的国民储蓄率。因此,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发达经济体

必须提高其储蓄率。然而,一方面,在长期崇尚消费的经济体中,提高储蓄率绝难一蹴而就;另一方面,

提高储蓄率本身,正是一个经济紧缩的过程,这会大大延缓经济恢复的步伐。

3.金融领域中的债务危机。

债务危机表现在金融领域,便是过高的杠杆化。病因在此,发达经济体的全面恢复,显然就以金融部

门全面“去杠杆化”为必要条件。但是,去杠杆化也是非常痛苦的长期过程。一方面,去杠杆化所需的资

本只能得自实体经济的储蓄,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另一方面,去杠杆化的本质是修复资产负债表,而这

个过程将大大降低金融部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例如在今天的美国,虽然联储和财政部联手

投放美元并已达到造成全球流动性泛滥的程度,但其国内信贷市场依然不振,流动性依然奇缺。加之,诸

如“巴塞尔Ⅲ”之类以提高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加强金融监管的措施,客观上也会对金融部门的放贷能力

施以极强的约束。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对欧洲理事会于10月27日宣布的在2012年6月底前将欧洲主要银

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提高到9%的决定持怀疑态度:我们不仅认为该目标难以实现,同时也对其政策效果存

在质疑。

4.财政领域的债务危机。

债务危机表现在政府部门,便是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率和相应的高债务率。因此,平衡预算构成发达

经济体经济恢复的最重要环节。但是,实现这一目标更是困难重重。平衡预算,必须减少支出,增加税收。

这意味着要裁减公职人员,减少福利支出,缩减政府投资;同时,需要增加税收,从而增加居民与企业的

负担。这一战略举措的宏观效果就是削减需求,增加失业。这不仅不利于经济的恢复,进一步,还会带来

无尽的社会动荡,抗议、罢工和社会对抗接踵而来。毋庸置疑,在社会动荡的环境下,经济势难较快恢复,

更难稳定发展。

总之,发达经济体普遍陷入了两难困境:要想真正走出危机,它们必须在实体经济、金融和财政等多

层面上动大手术;而治理债务问题的任何举措,都将严重拖累其经济恢复的进程。这使得危机的恢复过程

具有了长期性。

严重扭曲的经济结构

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世界产生了一波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全球化浪潮。这一浪潮导致全球分工体

系发生重大变化,生产链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重组。形成的结果是,一方面,作为全球经济体系的“核心”,

发达经济体主要集中于发展高端制造业、高附加值的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同时致力于“制造”并向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