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噪声(noise).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外照射慢性放射性病(chronic radiation sickness from external exposure): 指放射性工作人员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受到超过剂量当量 (dose equivalent) 限值(0.05Sv)的外照射,累积剂量超过1.5Sv以上,引起的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并伴有其他系统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 多数患者有乏力、头昏、头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易激动、心悸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综合征的表现。 牙龈渗血、鼻衄、皮下瘀点、瘀斑等出血倾向。 男性患者性欲减退、阳痿。 妇女可表现有月经紊乱,经量减少或闭经。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血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白细胞总数先增加,后进行性下降是辐射损伤最早出现的变化之一。 (2)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是辐射效应的一个灵敏指标。断片、双着丝点、环状。 (3)骨髓造血细胞的增生活跃;增生低下;骨髓造血某一系统,特别是粒细胞系统成熟障碍。 诊断原则 ★具有接触射线和超剂量当量限值职业史 ★有接触射线的剂量记录 ★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 ★有阳性实验室检查结果 ★结合既往体检情况,并排除其他疾病等进行综合分析 处理原则 定期体检(每年检查一次) 定期疗养 尽早脱离接触 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的药物 树立信心 3.外照射慢性放射性病 放射卫生防护 1. 执行辐射防护三原则 任何照射必须具有正当理由; 辐射防护应当实现最优化 (optimization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应当遵守个人剂量当量限值 (dose limits) 的规定。 2. 外照射防护 (1)时间防护 累积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 措施:充分准备,减少受照时间 (2)距离防护 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措施:远距离操作 (3)屏蔽防护 (七)放射卫生防护 3. 内照射防护 主要采取防止放射性核素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进入人体的一系列相应措施,同时应十分重视防止核素向空气、水体和土壤逸散。 (七)放射卫生防护 4. 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管理 健康管理 个人剂量监测及其管理 培训和持证管理:《放射工作人员证》 个人防护 作业场所设立警示标识 (七)放射卫生防护 放射性工作场所控制区的标志 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 量子能量小于12eV的电磁辐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组织电离,称为非电离辐射。 主要包括:射频辐射、红外线、可见光线、紫外线 激光 非电离辐射 (nonionizing radiation) 指频率在100kHz-300GHz的电磁辐射,也称无线电波,是电磁辐射中量子能量较小、波长较长的频段(波长范围为1mm-3km)。 包括 高频电磁场 微波 (一)射频辐射(radiofrequency radiation) 射频辐射波的划分 高频电磁场 微波 波段 长波 中波 短波 超短波 分米波 厘米波 毫米波 频谱 低频 LF 中频 MF 高频 HF 甚高频 VHF 特高频 UHF 超高频 SHF 极高频 EHF 波长 频率 3km~ 100kHz~ 1km~ 300kHz~ 100m~ 3MHz~ 10m~ 30MHz~ 1cm~ 300MHz~ 10cm~ 3GHz~ 1cm~1mm 30-300GHz 1、接触机会 (1)高频感应加热:生产过程产生的射频辐射多为中波(1Km-3Km)(300kHz-3MHz)。 (2)高频介质加热:常用的是1-100MHz的超短波设备(10-100m)。 (3)微波能的应用:使用频率一般为300 MHz-300GHz。 多为2450MHz 和915MHz固定频率。 表面淬火、金属熔炼、热轧工艺、钢管焊接。 加热的对象多为不良的导体,塑料热合、木材干燥、粮食处理,纸张、布匹、皮革、棉纱烘干等。 雷达导航、探测、通讯和科学研究。也可用于食品加工,干燥粮食、木材等。 (一)射频辐射(radiofrequency radiation) 2. 对健康的影响 高频电磁场: 主要表现为类神经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头痛、乏力、嗜睡、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手足多汗,脱发等。女工有月经周期紊乱,少数男工性功能减退。心电图检查可有窦性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