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产业转移和其影响.ppt

发布:2017-07-23约3.96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业地域的形成;考点三、产业转移;工业扩散的意义: ;;【案例剖析1】(2010新课标)下表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1~3题。;A开发期,B增长期,C成熟期,D衰退期;微笑的背后;欧美;;【案例剖析2】(2007江苏)图7 为“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 题。 1.食品工业、软件产业、服装加工业与图中所示类型相符的依次是 A.④、②、③ B.④、⑤、② C.③、② ① D.①、③、⑤ 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最容易实现跨国界转移的类型是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④、⑤ ;读“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A)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完成4~5题。 3.图A中,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 D.闽南地区 4.图B为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c是指 (  ) A.制造和研发环节 B、品牌和核心技术 C.加工和组装环节 D.市场和运输环节;;注意:能否能够实现产业转移还与转出地区的政策 及转入地区的技术等产业基础条件有关。;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3~4题。 3.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4.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主要得益于该地 ( ) A.原料、燃料丰富 B.位置优越,分布集中 C.水能丰富,劳动力投入多 D.重视科技投入;【拓展练习2】(2008全国Ⅰ)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下图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2.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3.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 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 D.第三产业向东南;【拓展练习1】(2009海南)近些年来,G市大力建设工业开发区,以优惠政策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指出G市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利条件。(6分);【案例剖析3】(2010年安徽)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 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 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 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 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 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 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 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 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 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 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 人口迁移的原因。(15分)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 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13分);参考答案: (1)服装加工基地转移的原因: 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 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 人口迁移的原因: 人口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2)对未来人口迁移的影响: 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 对城市化的影响: 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起主要作用------ 就业机会.工资收入.生活水平. 教育医疗条件.社会福利.公共设施等;(2009浙江)某区域内A、B、C三座城市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