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产业转移和其影响2011.ppt

发布:2017-07-24约5.05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产业转移及其影响》 ;【考纲解读】掌握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结合实例,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对转入区和转出区的意义。 ;【案例剖析1】(2010新课标)下表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1~3题。;1.原因:①选择最佳区位(资源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技术、国家政策)。 ②降低生产成本(原料、市场、工资水平、运输费用、土地价格)。 ③扩大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区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2.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设分厂的原因: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低廉的地价(跨国公司在中国建芯片生产厂、汽车厂,是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1.就地获取丰富的资源(矿产资源、经济作物等); 2.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3.开拓潜在的广阔市场; 4.利用当地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 5.当地的地价、房租低廉; 6.绕开贸易壁垒、关税,节约交易成本; 7.转移本国工业污染; 8.有便利的海运联系(产业转出区与产业转入区)。;规律技巧总结;1.开拓巨大的消费市场; 2.社会协作条件好,如完善的基础设施、完善的 市场机制等;寻求技术、管理、资金上的支持; 3.靠近市场,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产业; 并且能够减少产品运输费用; 4.打造品牌,树立高端产品形象; 5.绕开贸易壁垒、关税,节约交易成本。 ;【拓展练习1】(2009海南)近些年来,G市大力建设工业开发区,以优惠政策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指出G市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利条件。(6分);【案例剖析2】(2007江苏)图7 为“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 题。 1.食品工业、软件产业、服装加工业与图中所示类型相符的依次是 A.④、②、③ B.④、⑤、② C.③、② ① D.①、③、⑤ 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最容易实现跨国界转移的类型是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④、⑤ ;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3~4题。 3.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4.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主要得益于该地 ( ) A.原料、燃料丰富 B.位置优越,分布集中 C.水能丰富,劳动力投入多 D.重视科技投入;1.转移类型及顺序:一个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周期,即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发达国家总是把处于衰退期、成熟期的产业和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向外转移,而把技术含量高、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和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留在国内,以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并获取高额利润。 一般情况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源密集型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的工业。 2.方向:①国际产业转移的总体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②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 3.世界产业转移的轨迹:英国——德国一一美国——日本一一我国沿海(进一步内地)、东南亚、拉丁美洲。 注意:能否能够实现产业转移还与转出地区的政策及转入地区的技术等产业基础条件有关。;【拓展练习2】(2008全国Ⅰ)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下图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2.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3.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 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 D.第三产业向东南;读“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A)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完成4~5题。 3.图A中,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 ) 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