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 会计确认、计量和会计报表的结构原理.ppt

发布:2019-06-16约4.25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报表的结构原理 ◆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定义 ◆会计要素确认的标准 ◆会计计量属性 ◆会计报表的结构原理 第一节 会计确认 一、会计确认的含义 会计确认就是依据一定的会计标准,识别和确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可以作为会计的具体对象进入会计账务处理系统以及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应否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 即把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一定的会计要素联系起来加以认定的过程。 [例]企业销售商品收到货款5 000元。一方面会使收入要素增加;另一方面会使资产要素增加。 二、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原则 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 符合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 (1)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 (2)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二节 会计计量 一、会计计量含义 会计计量是在会计确认定性的前提下,对会计计量对象进行量化的过程。即采用一定的尺度确定会计要素的增减变量。 会计计量和会计确认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确认是计量的前提,未经确认的事项不可能进行计量;计量是确认的目的,没有计量,确认也就失去了确认的意义。会计计量贯穿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某种程度上讲,会计核算的过程就是会计计量的过程。 二、会计计量单位 会计计量单位是指计量尺度的度量单位。是以货币计量为主,实物度量和劳动量度单位作为辅助量度。 由于经济发展条件下的货币实际价值往往在不断变化,从而使货币不可避免地具有了名义货币和实际购买力货币的两重性,会计计量时必须确定实际应该选择的具体货币。由于选择实际购买力货币的会计程序十分复杂,所以一般情况下,会计计量实务主要以法定的名义货币为会计计量单位。 [例]企业销售商品收到货款5 000元。一方面会使收入增加5 000元;另一方面会使资产增加5 000元。 三、会计计量属性 (1)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也称原始成本、实际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即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计价。 ◆当财产物资的市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例]企业在2008年3月购买M设备1台。买价98 000元,支付运费2 000元,实际成本为100 000元(历史成本)。2009年3月,该设备的市场价格为95 000元。 第三节 会计报表的结构原理 一、财务会计报告定义和内容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财务报告的内容 二、会计等式与会计报表 1.会计等式的含义 ★会计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表达式。也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恒等式。 ★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核算方法的理论基础。 2.会计等式的种类 (1)存量会计等式 (静态会计等式) ●定义:由反映企业某一时点(期末)财务状况的要素组合而成的等式,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 ●组合方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对静态会计等式的理解● ▲第一,静态会计等式体现了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侧面:资金存在形态与资金来源渠道。 ▲第二,以货币计量时,会计等式双方数额相等。 (2)增量会计等式 (动态会计等式) ●定义:由反映企业某一会计期间(月度、年度)经营成果的要素组合而成的等式,是建立利润表的理论基础。 ●组合方式:收入-费用=利润 ●对动态会计等式的理解● ▲利润的实质是企业实现的收入减去相关费用以后的差额。收入大于费用时为利润;反之为亏损。 补充说明: 1.配比原则 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 2.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企业的支出最终都要转化为费用,但转化费用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