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经济学消费与社会保障.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消费经济学》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消费与社会保障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 第二节 医疗消费与社会医疗保险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 一、社会保障的内涵与构成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而采取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各项社会保障措施构成的完整体系 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及社会福利三个基本部分构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项目逐步丰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至今,已经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部分 社会保险,是政府通过立法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处置劳动者面临的特定社会风险,并为其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劳动收入时提供基本收入保障的法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和职业病保险、生育保险、残疾保险等项目 社会救助,也称公共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在公民不能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时,按照有关规定向其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援助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制度范围内的公民提供的一种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的生活质量的社会保障制度 优抚安置,是指国家对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如军人及其亲属予以优待、抚恤、安置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优抚安置的对象主要是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残疾军人及其家属;优抚安置的内容主要包括提供抚恤金、优待金、补助金,举办军人疗养院、光荣院,安置复员退伍军人等 住房保障,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保障每个人都有房子住,政府要实施一些特殊的政策措施,以帮助单纯依靠市场解决住房有困难的群体。目前,我国实施住房保障的主要形式是提供限价经济实用住房、廉租房 二、社会保障的作用及影响居民消费的机制 1.社会保障的作用 (1)控制风险,平滑个人消费 (2)平衡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3)调节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2.社会保障影响居民消费的机制 (1)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从而影响消费 (2)社会保障影响消费、储蓄决策 (3)社会保障影响居民预防性储蓄 三、我国社会保障的历史变迁 1.1949-1958年:制度初创时期 2.1959-1966年:制度调整时期 3.1967-1978年:制度畸形发展时期 4.1979-1992年:部分恢复旧制度与试点探索新制度时期 5.1993-1998年:现代社保制度思路形成与目标模式选择时期 6.1998年以来:现代社保体系初步形成和扩张时期 第二节 医疗消费与社会医疗保障 一、医疗消费概述 医疗消费是指居民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由个人和保险机构支付医疗机构费用的活动,它反映居民有支付能力的医疗需求 医疗消费的特征:强制性、被动性、不可逆性、不确定性、最优倾向性、效益外溢性 影响医疗消费行为的因素:消费者的健康状况、收入水平、 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医疗消费资源的供给水平、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等 二、社会医疗保险及费用控制 1.社会医疗保险概述 社会医疗保险是指通过国家立法,按照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资、运用医疗资金,当个人因疾病接受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保险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强制性原则;社会共担责任和风险原则;保障基本需要原则;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原则;国家、单位、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原则;以支定收,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原则 2.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筹集与医疗保险费用控制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筹集方式,从征收形式看可分为收税制、强制缴纳式、储蓄式、自由投保等;从收支方式看可分为现收现付制、基金积累制、混合制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企业、职工个人、国家及其它 医疗保险费用控制:(1)需方控制:费用分担、确定医疗保险的补偿范围、经济激励批;(2)供方控制:确定合理的支付方式、加强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限制医疗资源的过度扩张;(3)政府控制:政府主要是制定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行政管理手段来实现对医疗保险费用的控制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改革的阶段性特点 第1阶段:1980年代给政策不给钱 第2阶段:1990年代大争论 第3阶段:2000年产权改革 第4阶段:2005年突然变奏 第5阶段:2007年至今最后冲刺 四、近期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重点 1.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 2.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3.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 4.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5.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 * * *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