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方法论︰集中原则是弱者制胜法宝.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互联网时代方法论:集中原则是弱者制胜的法宝
INCLUDEPICTURE \d /Uploads/image20150914175701_20757.jpg \* MERGEFORMATINET
——《互联网时代的方法论?高宽深思维模式》导读之七十一
一元云上书店讯:由陆天然、叶舟、胡均亮合著、国务院研究室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互联网时代方法论丛书》第二卷《互联网时代的方法论?高宽深思维模式》一书指出,弱者渴望取胜,弱者也能取胜。那么弱者取得的的秘密在何处呢?
原则一——需求的资源总是稀缺的
当然,这世上稀缺的不仅仅只是人才!
稀缺,我相信每个人都深有感触。凡是我们要的,这世上都太少,金钱太少,朋友太少,资源太少……简直是,要什么缺什么。
这世上石油、天然气实在太多太多,但对人类来说,还是稀缺的,还有许多国家因受能源限制而发展不快。
这世上的空气、阳光、水资源不可谓不多,但由于人类自身的污染,真正的纯洁的空气、阳光、大海依然十分稀缺。
最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是住房与土地,城市里高楼如此之多,而且民工们整年整年累得不得了地建高楼,但还是有许多人窝在一间黑暗的出租棚里为住房而黯然伤神。
稀缺当然不是好事,人类几乎所有的纷争、战争都是因稀缺而起的。中东战争、伊拉克战争,都由于这个原因引起。
因此,要解决稀缺问题,就成了我们每一个追求成功追求卓越人生的首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人类可谓费尽了心机,创造发明、发现了一系列的知识和制度来摆平这个问题,如:
经济学为了解决稀缺,便在供求上大做文章;
社会学为了解决稀缺,便在人与人互动上大做文章;
政治学为了解决稀缺,便在制度调控上大做文章;
管理学为了解决稀缺,便在最优组合上大做文章;
哲学为了解决稀缺,便在精神追求上大做文章;
创造学为了解决稀缺,便在扩大生产上大做文章;
…………
总之,我们从天下稀缺的角度研究了100多门学科,得出一个总的结论:对于追求卓越来说,所有有关稀缺的方法与建议都不太到位,都不能直接指导我们每个人或每个团队闪电般地追求成功。因此,我一直在探寻一种更为有效的有利于快速成长的方法。
在遍观大师的书籍后,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毛泽东的战争哲学,于是我通读了研究毛泽东的近100本的各种研究著作,我从中读出了两个字——集中。
毛泽东最成功的核心智慧,我认为就可以用这两个字可以概括。不信,你可以去读读《毛泽东选集》的。我认为,在一切稀缺的前提下追求卓越,毛泽东的集中战略战术是最有效的。我还认为,只有毛泽东最理解什么是稀缺,怎样解决稀缺。当时的中国,可谓要什么没什么,一穷二白,手板敞风,一无所有。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可归纳为一句话:集中是解决稀缺问题最有效的法宝。
为什么集中如此重要?因为集中能聚沙成塔,汇流成河;能只集腋成裘,积土成山,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就是集中的好处和优势。
原则二——在运用力量时要有侧重点
正因为稀缺,所以,我们要学会有侧重点的集中。
孔子的成功,是在深知自己一生的时间和精力也是相当稀缺的前提下,他只集中研究了一个字——仁。他之所以成为世界级文化顶级大师,成为中国最大学派的开山鼻祖,都是因为他开创了“仁”学这门全新的学说,至于他后来被演绎出来的三纲、五常,至于他在教育、政治、人际关系维系、人生追求等许多领域开创的巨大成就,都与坚实的基石——“仁”这个字是分不开的。老子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又研究了哪一个字呢?大家都知道,他只集中研究了“道”这个字。他那本享誉全球的《道德经》,主要是以研究“道”为基石而立起来的一门学说。总之,历史上所有的大师,几乎都是从研究一个字一个词开始的,如庄子研究“逍遥”这个词,孙子研究“诡”术,韩非子研究“法”,墨子研究“兼爱”……
人生中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太多,而我们的时间、精力、能力、资源、信息等却是相当有限。那么,在这种客观现实条件下,我们若还想真正干点事,真正在这个社会上留下一点什么,就得有侧重点地选择你的主攻方向,选择一个很小很小的点,你才有可能创造出成功卓越。
这天底下的事就是这样,你往往从很宽的大道上开始人生旅程,那么你的人生之路也许就会越走越窄;相反,你的起点很低,起步很窄,但往往会越走越开阔,会很顺利地步入人生的坦途。
这中间的奥妙是什么?
当然是集中战略的暗中运作的结果。因为集中是符合辩证法的,是符合宇宙生发规律的。
正因为这样,贾平凹写作主题基本上只写农村题村,余华的主题只写文革苦难题材,王耀文、张平、周梅森只写反腐题材,都梁只写战争题材,九丹只写女人“卖肉”题材,李银河只写性题材,二月河、易中天只写历史题材……
这世上所有成功者,都一定是有侧重点的,如唱歌的人,有的走清纯之路,有的走狂野之路,有的走甜歌之路,有的走民俗之路,有的走苍凉之道,有的走迷茫之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