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分蓄积量计算.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林分蓄积量计算
一、方法、步骤
(一)平均标准木法
1.根据标准地每木调查资料,分别树种统计各径阶株数及标准地总株数(见用表2-1)。
2.计算标准地总断面积,平均断面积及平均胸径。
3.根据树高曲线(附表2-1),计算林分平均高。
4.以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高作为选择标准木的标准,在标准地内选伐标准木,并区分求积。
5.标准地蓄积量计算
式中:Vj、gj—第j株标准木的材积、断面积
m—标准木株数
—标准地总断面积
6.换算成每顷蓄积量:
注:本次作业标准木实测资料见附表2-2,在该表中选择符合要求的标准木。
(二)径级标准木法
为了提高蓄积计算精度,有时需要把标准地内的林木分成若干径级,在每个径级内选取平均标准木,按照平均标准木法计算各径级的蓄积量,各径级蓄积量合计得标准地蓄积量。进而换算成林分每公顷蓄积量。
等株径级标准木法(见用表2-2)。
1.划分径级:将标准地内全部林木分成几个(一般3-5个)径级,使每个径级内的株数相等。
2.计算各径级的平均胸径,在树高曲线上确定平均高。
3.分别径级以平均胸径和平均高选择标准木,伐倒区分求积。(本作业用附表2-2资料)。
4.计算标准地蓄积量
式中:Vij、gij—第i径级第j株标准木的材积、断面积
mi—第i径级标准木株数
Gi—第i径级总断面积
k—径级数
5.换算成每顷蓄积量:
(三)材积表法
1.一元材积表法
根据外业每木检尺得各径阶株数,再查适合的一元材积表(附表2-3),得各径阶的单株材积,乘以各径阶株数得各径阶蓄积,合计得标准地蓄积量,再换算成林分每公顷蓄积量。
2.二元材积表法
由树高曲线计算出各径阶平均高,根据径阶平均高及径阶中值查该树种的二元材积表(附表2-4),得各径阶单株材积,其它过程同一元材积表法。
以上计算结果填入用表(2-3),。
(四)标准表法
1.确定林分平均高,计算每公顷断面积()
2.根据林分平均高查该树种的标准表(附表2-5),得标准林分的每公顷断面积()和蓄积量()。
3.计算现实林分的每公顷蓄积量,计算结果填入用表(2-4)。
(五)平均实验形数法,计算结果填入用表(2-4)。
式中:G一每公顷断面积
HD—林分平均高
—平均实验形数(查表)
二、作业
填写用表2-1至用表2-4。
附表2-1 测高记录表
树高曲线 附表2-2 标准木实测各因子统计表
D(cm) H(m) V(m3) 12.2 20.9 0.0810 16.5 21.1 0.2002 17.5 19.2 0.2518 17.6 21.1 0.2304 20.5 21.4 0.3086 20.5 20.4 0.3107 21.2 22.2 0.3133 23.4 23.1 0.4604 23.5 22.4 0.4311 24.4 23.0 0.4324 24.6 22.5 0.4816 25.3 21.7 0.4372 25.5 22.3 0.5226 25.6 22.0 0.5345 26.3 22.8 0.5218 26.5 24.1 0.5850 27.0 24.7 0.6800 28.5 23.8 0.7494 32.0 24.1 0.9083 32.5 23.8 0.8118 34.5 24.3 0.9542 40.5 25.6 1.3300 43.0 26.0 1.5698 47.8 26.8 1.9400 附表2-3 落叶松一元材积表
附表2-4 落叶松二元材积表
附表2-5 标准表
用表2-1 平均标准木法计算林分蓄积量
树种:落叶松 标准地面积:0.5hm2
径阶 株数 径阶断面积和(m2) 计算标准木 实际标准木 标准地蓄积量(m3) Dg HD g D H V 12 7 16 31 20 41 24 59 28 37 32 20 36 12 40 2 44 3 48 2 合计 214 — — — M= m3/hm2 用表2-2 等株径级标准木法计算林分蓄积量
树种:落叶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