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度验证与.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維護度驗證第十章 整體後勤(運籌)支援規畫及維護(保養)方式 授課老師:童超塵 教授 報告人:郭秉裕 維護度驗證工作項目 維護度驗證並非尋找產品任何失效,而是視其是否在規定時間內能夠完成一項功能恢復之工作。 維護度驗證之工作項目 產品失效模式數 -驗證樣本 一定程序 -維護(修)技術手冊、熟練的技術人員及標準工作 一定停機時間 -驗證之時間參數,通常為MTTR 驗證樣本 驗證計算方式 MTTRA:實測平均修復(維修)時間 S:修復時間之標準差 Mcti:實際量測之各樣本LRU修復時間 N:選取之樣本數 當MTTRA ERTA即可接受 該產品設計已達預定維護度要求 整體後勤支援與維護支援規劃(1/3) 整體後勤支援(Integrated Logistics Support;ILS)定義:為了確保一個系統在其壽命週期中有效果的經濟資源組合的所有考慮。-美國國防部定義:用來規劃、分析、設計、和管理所獲得系統與後勤支援結合的一個完全的系統方法。 後勤支援規劃在觀念期中間開始進行,而一個詳細的整體後勤支援規畫的成型可能直到定義期使能完成。 整體後勤支援與維護支援規劃(2/3) 完整計畫包括: 維護支援計畫 -其整體重心,指系統及其個體如何、 何時、 及何處被維護的詳細描述,以及完成每一個維護工作需要甚麼維護支援。 支援與測試設備計畫 供應計畫 運輸與搬運計畫 技術數據計畫 設施計畫 人員與訓練計畫 後勤支援資源儲備及來源計畫 後勤支援管理資計畫 整體後勤支援與維護支援規劃(3/3) 後勤支援規劃活動: 維護觀念的形成 -從作業和後勤支援系統所導出,定義出特定維護水準的維護活動與所需資源的標準,其發展是維護支援規畫的中心。 維護工作和資源需求的決定 支援觀念下的維護度要求的決定 所發展和生產的硬體結構其效能的分析與評估以決定支援的需要 維修層級與政策(1/2) 維護一般可分為三個層級,計有五級: 第一級與第二級-執行線上維修或單位維修 (Organizational Level Maintenance) 第三級與第四級-場站間接維修或支援維修 (Intermittent Level Maintenance or Support Maintenance) 第五級-基地維修或原廠維修 (Depot Level or Factory Maintenance) 維修層級與政策(2/2) 維修層級 人員 工作 第一級 使用人員或作業人員 次要調整及對部分系統個體作不須細部分解修理 第二級 受過專業訓練人員 (能力水準較一級人員高) 更換指定系統個體,以不須細部分解為原則 第三級 特別訓練人員 更換系統個體,修理系統個體,屬於機動單位 第四級 半機動或固定性維修單位 藉以支援較低層面維護單位(備有更多的各種零件及更精密工具與測試設備) 第五級 更充實工廠設備與技術水準較高人員 增加系統壽命週期內系統之存量 最佳維修層面分析(1/6) 以成本經濟觀點分析產品之修護層次,稱為最佳維修層級分析(或稱ORLA),可決定最佳之修護層面,達成維護經濟效益。ORLA成本分類與維護能量分析表 維護層面 成本百分比 成本項目 原廠 (F level) 基地 (D level) 場地 (I level) 單位 (O level) $ % $ % $ % $ % (1)技術與試驗設備 (2)技術手冊 (3)訓練費用 (4)維修人員費用 (5)維修材料費用 (6)備份用件 (7)運輸與搬運 總成本 最佳維修層面分析(2/6) 是 是 否 否 ORLA靈敏度分析流程圖 最佳維修層面分析(3/6) YES YES YES YES O-level D-level I-level 丟棄失效件 NO NO NO NO 選擇維修層級之決策數 最佳維修層面分析(4/6) O Level修護之分析因素(see P.137) 失效更新丟棄之分析 決策公式: MTBF1 = 新件之MTBF MTBF2 = 失效件之MTBF N = 預先確定的准收水準 L = 修護(理)之人力需求 M = 修護之物料 P = 新件之單位價格(成本) 最佳維修層面分析(5/6) 最佳維修層面分析(6/6) RP = 每月修理件*安全存量*單位價格3000*0.5(15)*5000 SS = 每月修理件*TAT*單位價格3000*2*5000 L = 每月修理件*人力費率*每次修理價格3000*(120*12)*2.5 SE = PSE成本*總區數 10000*20 SEM = PSE成本*維修成本百分比*每年使用量*區數 10000*0.01*10*20 TNG = 各區成本*區數 30000*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