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科室年度工作计划.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场科室年度工作计划
篇一:科室年度工作计划
2010年度急诊科工作总结
回顾 2009 年度急诊科的发展,2010 年度是急诊科适应市场外部环境变化,实现 “跨越
式” 大发展的 “关键年”。
2010年在院领导的持续关注和正确指导下,适时、适度地抓住市场外部环境 “骤变”的历
史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急诊专科特色的诊疗服务作为发展的 “第一要务”;创新
新观念、新举措,强化急诊医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强调优化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急诊
医疗服务工作的生命力;巩固、发展 “急诊医疗体系”的优化建设,着力发展,建立完善的
急诊医疗体系。
2010年,全科牢固树立 “以病人为中心,优化医疗服务质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机场科室
年度工作计划)益两手抓”
的科学发展观,凝聚人心,团结协作,全科业务收入同比2009年度实现年增长 52%。实
现经
济效益的大丰收同时,维护畅通绿色生命通道,有效地保障全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实现社会
效益的大丰收。
展望2011年度,为稳固推进急诊业务的健康发展,现制定新的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思想,紧随医院市场新形势的发展观念,认真
执行院部制定的发展纲要,以完善急诊医疗特色的专科服务为目标,大力保障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及城市居民医保工作的顺利推行,树立“维护健康,关爱生命”服务宗旨,为把急诊科
建设成 “民心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科室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石。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巩固历年来不断提高的急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活动成果,结合医院“创二甲”
等级评
审及整改工作,围绕 “质量、安全、服务、效益”四个核心目标,狠抓内涵建设,进一步加
强急诊队伍的
专业化建设,稳步推进急救专业队伍的合理化配置,加大急诊医学知识的专业及培训力度,
强调急诊及急
救医疗对保障市民生命安全的社会意义。完善急诊 “绿色生命通道”服务的及时、顺捷、有
效、安全,完善 “24 小时”急诊服务的目录与内容、急诊工作流程、文件资料管理,协调
各个临床科室对急诊科工作的配合,建立对“大批量病原及灾害性应急工作”进行分类管理
程序,完善 “急诊留观病人24 小时内明确诊断、病情稳定到安全入院”的急诊分流工作。
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及三级会诊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努力提高
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力争达到98%以上。
2、质量管理:
狠抓 “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技巧学习,规范体格检查流程,规范门急诊留观病历的书
写,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等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
度、各类各级人员职责制度 、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加强留观病历的考评工作,重
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 完善 “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
制度。重点监控“环节管理、疑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 处理意见”,促使急诊医疗质量
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强化对急诊医疗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及专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
障,保证抢修设备完好率 100%,加强专业训练、规范操作,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正确
使用,确保满足急救需求。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强调制度化管理,
4、服务质量管理 坚持 “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狠抓优质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创
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
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
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
和谐的医患关系。
5、培训计划 制定各类人员培训及考核计划,加大在岗位培训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分层
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和协调管理素质的培训,强化全员职业责
任意识。为适应新形势下的业务发展需求,适时制定骨干技术力量的专业化“进研修”计划,
重点研修 “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ccu”等危重症急救的相关专业,有效地保障急
救专业的成熟推广,树立一批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6、院前急救 完善 “院前急救”的建设;合理配置车载急救设备,如心电监护除颤仪,简
易呼吸等;加强院前急救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急救专业队伍的院前急救水平,
完善 “急诊医疗体系”的建设,深入挖潜,实现 “急诊及急救业务”的新增长点。
三、存在不足与整改措施
1、急诊科的功能房间布局不合理;不利于对病人的输液情况进行搜索监测,不利于及时发
现 “危机隐患”,并进行应急处理。目前采取加强巡视力度的方法进行监控,但面临人员配
置不足的问题,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