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21T 2659-2016 水稻抛秧机 作业质量.docx

发布:2025-03-04约2.82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60.30B90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2659—2016

水稻抛秧机作业质量

Riceseedlingthrowingmachineoperationquality

2016-06-21发布2016-08-21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1

DB21/T2659-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T1516-2007《水稻抛秧机作业质量》与DB/T1516-2007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增加了“起浆度”的定义。

——增加了“起浆度”和“气候条件”等作业条件要求。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站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瑞林、马兴、董书权、于丽杰、邱冬雪、刘明国、王伟、曲文涛、杨东照、李文英、崔向冬、陆海涛、李哲、曹磊、王博、沈永哲、才源、陈金霞、李本帅、常玉强。

2

DB21/T2659-2016

水稻抛秧机作业质量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抛秧机作业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水稻抛秧机作业质量的检测和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62农业机械试验条件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GB/T5667农业机械生产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带土苗

根部带块状土的水稻秧苗。3.2

伤秧

指茎基部有折伤和折断现象的秧苗。3.3

漂秧

抛后漂浮在水(泥)面上的秧苗。3.4

密度

抛后单位面积的带土苗穴数。3.5

漏抛

3

DB21/T2659-2016

抛后小测区无带土苗。3.6

苗高

秧苗生根处至叶尖的长度。3.7

均匀度

指抛秧后带土苗穴距接近一致的程度。3.8

直立度

指抛后秧苗轴线与水平方向夹角≥15°的秧苗所占的比例。3.9

穴距

指抛后相邻两带土苗中心的距离。3.10

起浆度

耙后田块中水土的融合程度。

4作业质量要求

4.1作业条件

4.1.1田块条件田块均为中等壤土或轻粘土,地表平整、无秸草、残茬、成泥奖状。耕整后的泥土需经12h以上的沉淀,田面水深不大于3cm,起浆度≥1.2g/m3(耙(滚)后立即测定测区内各测点泥

浆体积质量,取平均值)。

4.1.2气候条件:水稻抛秧机作业宜避开3级风以上天气。

4.1.3秧苗条件:秧苗为穴盘育秧方法所育出的带土苗,要求其营养土厚度1cm~3cm,相对湿度40%~60%,苗高6cm~8cm,每株叶片为2~5片。

4.2质量指标

在符合第4.1条的作业条件下,水稻抛秧机作业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4

DB21/T2659-2016

表1作业质量指标

序号

项目

质量指标

检测方法对应的条款号

1

抛秧密度(穴/m2)

符合当地农艺要求

5.2.1

2

均匀度(%)

≥85

5.2.2

3

漏抛率(%)

≤5

5.2.2

4

直立度(%)

≥85

5.2.3

5

漂秧率(%)

≤5

5.2.4

6

伤秧率(%)

≤3

5.2.5

7

污染

田面和秧苗无明显油污染

5.2.6

5作业质量检测方法

5.1抽样方法

采用对角线取样法选区五个测区。在五个侧区内,测定每穴株数、伤秧、漂秧、漏抛、均匀度合格率。每个测区测100个穴;测定漏插和直立度穴数时,每个测区各测200个穴。

5.2检测方法

5.2.1秧密度的测定

记录各测区中带土苗穴数,并按式(1)计算抛秧密度:

MPi……………………(1)M

M

Pi……………………(1)

n

式中:

MP——平均抛秧密度,单位为穴每平方米;

Mi——第I个测区中的带土苗穴数,单位为穴每平方米;n——测区个数,单位为个。

5.2.2均匀度、漏抛率的测定

测量测区内带土苗穴数,每穴株数应符合当地农艺要求,其合格范围应符合GB/T6243-2003中5.5.1第(f)条规定。均匀度合格率按式(2)计算,漏抛率按式(3)计算。

J10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