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三化学物质的溶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三化学物质的溶解
初三化学物质的溶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说出溶液的特征。2、能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3、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溶解现象。 2、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并求甚解的良好学习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
课前准备 仪器:试管、药匙、试管架、滴管。药品:蒸馏水、植物油、泥土、食盐、蔗糖。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示本课学习目标:
1.能说出几种生活中的分散现象。
2.背出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的概念,并举出常见实例各两则。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设问: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将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中,如将食盐分散到水中制成盐水??你还指导那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
思考、讨论、回答,讨论结果填入教材P.152 表6-1中
三、探讨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1、演示实验:P.163上的实验1、实验2
将实验现象填入教材P.153表6-2中
2、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等概念
如果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
如果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
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称之为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3、物质溶解的现象:
(1(2)温度改变:有的物质溶于水使温度升高,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等;有的物质溶于水使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有的物质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如:食盐。
4、乳化现象及乳化剂
5、讨论:如何加快物质溶解的速率?
三、小结
四、作业:教材P.158练习与实践 T.1、2、3
第2课时
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
2、什么叫乳化剂?
3、有人说:“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这话对吗?为什么?
4、举例说明有的物质溶于水会使温度升高,有的物质溶于水会使温度降低。
二、探讨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1、联想与启示(P.157上的联想与启示)
2、演示P.157上的活动与探究(测量物质的凝固点)
将测得的凝固点填入下表中:
结论:少量固体溶于水会使水的凝固点下降。
应用举例:冬天使用水泥时,常加入氯化钙防冻,这是为什么?
3、测量水、食盐水、蔗糖的水溶液的沸点
将测得的沸点填入下表中:
结论:少量固体溶于水会使水的沸点上升。
4、演示溶液导电性实验
结论:有的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如:食盐、硫酸、氢氧化钠等;有的物质的水溶液不能导电,如:蔗糖、酒精。
5、从微观上解释溶液的导电
6、P.158交流与讨论
三、让学生回答P.157联想与启示中的三个问题
四、小结
五、作业:教材P.158练习与实践 T.4、5、7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 酒精, 汽油也是常见的溶剂, 能够指出某些溶液中溶质的状态,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有溶质质量分数,积极主动的与他人交流,能清楚有
关对溶质,溶剂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溶质,溶剂的理解,培养学生辨正地分析问题。
学习重难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课前准备 教师: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的标签。
仪器:烧杯(两个),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 药品:蔗糖,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投影: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的标签
设问:假如你是一名护士,尊医嘱给病人静脉输液,对于你手里拿着这瓶药液,你必须关注它的哪些方面。
二、探讨溶液的组成
1.溶质、溶剂的判断: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解溶质的物质叫溶剂。
交流与与讨论:填写表6-6
2.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即溶液的质量就有加和性;
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即溶液中体积不具有加和性
3.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1)演示实验:P.161上的实验1、实验2
(2)粗略的表达:浓溶液和稀溶液
(3)较为精确的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叫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三、讲解例题:P.162例题
四、教师小结:
1、小结本课主要知识点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100%=?100%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2、指出当已知溶液体积和密度时,可用公式“质量=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