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的具体做法.pdf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创新教育的具体做法
创新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注重培养学生创新人格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
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
以说一个人的想象力决定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要努力给学生创造创新的气氛,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
发挥。
1、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创新品质的前提
良好的创新品质是创新思维的基本要素之一,要勤奋、有
耐心,淡泊名利,敢于冲破一切束缚,独立思考,善于与人合作,
重视科学道德的培养,诚实、严谨,这就是良好的创新心理品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要创建一种师生心理相融、宽
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来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要鼓励学生不拘泥于课
本的条条框框敢于质疑问难,对于学生的提问,即使是错误的或
可笑的,也不要进行讽刺和挖苦,以免挫伤学生的求知积极性,
而应该纠正、讨论和鼓励,从而使学生头脑中产生的微弱的创新
火苗得以燃烧和壮大,使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并
在其不懈的追求中逐步形成创新的品质。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动力,机遇从来都只
钟情于有心人、有意者,我们通常所说“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说的就是观念和意识的问题。现代教学认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
识的最终获得,还要重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要重
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探究过程。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先导,兴趣永远
推动人进取。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学生要在学习、科研乃至社会实践活动中
大胆创新,勇于创新,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积极投入社
会的创新工作。创新意识离不开责任心、进取心和自信心,离开
了这“三心”,决不可能有创新意识,更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创新实
践。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和引导,创新思维也
是如此。同时,创新并不是任意创新,要指导学生掌握并善于运
用正确的思想武器,教育学生创新必须基于一定的科学基础,这
个基础就是科学正确的思想武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的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他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这个世
界
求异思维是相对于求同思维而言的,这两种思维形式统一于
创新思维过程中,相互作用。所谓求同思维,是从同一来源材料
探索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快速继承
前人的知识和经验。而求异思维指的是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
方向,去探索不同的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鼓
励学生用求异思维来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大胆指出其
中的不足,提出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冲破思维定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势,摆脱习惯性认识的束缚,开拓思路,闪烁出创新火花。
2、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指根据特定的事物,
提出所有符合事物要求的可能。通过发散思维可以提出各种想法
和观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中,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
思维,使学生对统一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出超乎寻
常的见解,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迅速的表达出较多的处理问
题的方法。
3、掌握并善于运用正确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当今世界科学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一切创新、
创造的思想基础,而我们的一些学生仅仅把它和相关课程看作是
教条化的政治课,而忽视了对其精神实质和精髓的学习,不懂得
实践和创新的指导意义,更不懂得如何运用马列理论指导创新实
践,尤其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运用。做为中国当代大学生,不仅
要学习马列主义,还要学好马列主义,并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指导创新实践。
4、刻意磨炼创造意志
创造意志是指自觉调节行动、克服创造活动中的困难以达到
创造目标的心理品质,意志力表现为毅力,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良好的智力为大学生创造活动提供了可能,坚强的意志则是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