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钢结构检测评定与加固改造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石永久..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项目名称 既有建筑钢结构检测评定与加固改造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推荐单位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精工钢构有限公司 完成人:石永久,王元清,郑云,顾祥林,刘明,岳清瑞,左勇志,吴体,侯兆新,洪国松,张德海,李建洪 项目简介:
我国大量既有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出现了结构性能退化、安全性和耐久性降低的问题,工业建筑钢结构的腐蚀和疲劳损伤问题尤其突出,建筑钢结构受地震和暴风雪等自然和人为也造成既有损,主要创新点有:火灾后钢结构损伤评估技术基于案例数据库的钢结构事故分析建筑钢结构疲劳损伤检测评定方法,在役钢吊车梁疲劳可靠度。
钢结构疲劳损伤修复加固技术 推广应用情况:
本项目研究成果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项、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EI论文50篇,出版专著3部,主要研究成果已纳入多部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主编和参编了《钢结构加固设计规范》、《高耸与复杂钢结构检测与鉴定技术标准》、《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等9部国家和行业标准,3部地方和专项标准,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了行业的科技进步,规范了既有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时的检测评定、设计与施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本项目研究成果影城等国内外近百个既有建筑钢结构安全性检测评定和改造加固工程中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曾获科技奖励情况:2011年中冶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中冶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
发明专利
1、王元清;周晖;石永久。一种咬扣式金属屋面板抗风加固自适应装置。ZL 201210291252.5
2、侯兆欣;刘浩;魏云波;吴明超;蔡昭昀。屋面板抗风标准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ZL 200810006474.1
3、吴伟杰;许超诣;刘中华;洪国松;李建洪;高良;郑雪祥;胡向萍;黄利顺。一种既有大跨度桁架扩建方法。ZL201110137234.7
4、石永久;孙巍;王元清;施刚。一种用于土木工程中温度应力测量的温度控制装置。ZL 201010173606.7
5、林峰;顾祥林;崔玮。试件受扭试验系统。专利号:ZL 200910054344.X
6、王元清;刘希月;石永久。用于装配式冷弯型钢结构连接的销轴法兰节点结构。ZL 201210336603.X
7、吴伟杰;吴长路;蔡文刚;张悦;杨智艳;王玉生;单云;高良;李建洪;陈水祥;吴亚东;林海通;李赞等。既有大跨度桁架结构扩建后支撑阶梯状卸载方法。ZL 201110432140.2
8、侯兆新;孙庆东;钱刚毅;隋作刚;张慧东;缪友武;彭铁红。一种钢筋混凝土外包钢板复合防爆柱及施工方法。ZL 201010223522.X
9、一种轻钢结构屋面雪荷载超载保护装置ZL 201110087193.5
实用新型专利
软件著作权
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钢结构事故分析与处理信息化平台软件12SR051838
2、北京市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火灾后钢结构剩余承载力及损伤评估系统14SR090915
国家级工法
1、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2、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清华大学
对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评定与加固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推广方面做出了创新性贡献:
(1)研究了钢结构检测与评定技术,建立了轻钢和网架结构抗风雪灾害可靠性分析方法,提出了钢结构连接和节点安全性的检测与评估方法。
(2)系统研究了既有建筑结构加固新技术,及其力学机理和设计方法,建立了负载钢结构构件和节点加固
(3)基于研究成果主编了国家标准《钢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等,参编《高耸与复杂钢结构检测与鉴定技术标准》、《既有建筑评定与改造技术规范》、《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检测鉴定及加固技术标准》等,促进了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4)结合本项目研究与多家设计和施工单位合作,完成了大量采用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评定与加固技术的分析和设计工作,解决了工程设计中关键问题,实现了技术成果的转化。
(5)相关研究成果获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项。
2、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对建筑钢结构可靠性鉴定、加固修复研究,对建筑钢结构疲劳可靠度、钢结构疲劳损伤检测鉴定及剩余疲劳寿命评估方法的贡献1)创新了厂房建筑钢结构疲劳损伤检测、评定理论与方法体系。首次提出了钢结构疲劳剩余寿命评估的成套技术,解决了厂房建筑钢结构疲劳损伤检测、评定和剩余疲劳寿命评估的关键技术难题。
(2)率先对在役钢结构吊车梁承受的疲劳荷载效应与等效等幅应力进行了统计分析。视吊车荷载与疲劳强度为随机过程,建立了基于极限应力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