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 中国建筑改造网.pdf

发布:2017-06-19约1.61万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建筑绿色化 改造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作者:张辉,王立璞,杜巍巍 汇报人:张辉 2013. 04. 23 ,北京 目录 一 引言 二 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建筑概况 三 绿色化改造 四 共性关键技术 五 增量成本 六 问题与启示 七 结语 Ⅰ 一、引言 2012年底,既有建筑存量超过500亿平方米,其中85% 以上为高能耗建筑。 使用 抗灾 能耗高 功能差 能力弱 对既有建筑进行合理改造,关系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问题。 1/1 二、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建筑概况 1、夏季漫长冬季短暂,温差小 2 、雨量充沛,湿度较大 3 、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烈 所以,建筑设计主要考虑防 晒和防潮。 1/2 二、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建筑概况 1 早期既有建筑(建国初期~1980年) 2 中期既有建筑(1981年~1995年) 3 近期既有建筑(1995年~现在) 2/2 二、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建筑概况 1、早期既有建筑(建国初期~1980年) 建国初期,由于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我国建筑基本照搬苏联模式,建筑基本为 “火柴盒” 式建筑,简约经济。当时的建筑方针是 “经济、实用、美观”。这一时期较为著名的建筑类型就 是 “筒子楼”。 这个时期既有建筑改造代表项目如广州红专厂,其沿用建于1956年中国最大的罐头厂,将废 弃车间改造成广州的文化创意园。 3/2 二、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建筑概况 2、中期既有建筑(1981年~1995年) 改革开放以来,夏热冬暖地区的经济、技术发展迅速,以 “珠三 角”为代表的城市群,成为我国近30年来发展的历史见证。这一时期 ,大量不同性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该地区,建筑以厂房和住宅为 主。厂房大部分为多层框架结构,其面宽较小但进深较大。住宅为多 层框架或砖混结构,外观凹凸变化作采光通风及遮阳之用。 4/2 二、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建筑概况 3、近期既有建筑(1996年~现在) 上世纪末,我国经济及社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一段时期,各类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随之各类问题也开始显现,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