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中对中国形象的扭曲概要1.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美国电影常常违背艺术表现的原则与方法,像哈哈镜一样随意放大和缩小某些特征,通过特殊的叙事手段将男 性华人形象妖魔化,用以凸显美国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霸 权思想。男性华人形象成为电影中的一个符号,大多是凶 狠、危险的负面人物,如黑社会的杀手,唐人街的穷混混, 干的是杀人越货之事,行为恶毒,毫无人性,被冠以“罪恶华人”的头衔。傅满洲是美国早期电影塑造的一个妖魔化的华人男性形象,是无恶不作的东方恶魔。他身着满清官服官帽,嘴角边留着两缕细长的胡子,一脸的邪恶。自 1929 年起,一组以傅满洲博士为主角的电影在美国接连出世,凶险狡诈的傅满洲成为美国社会众人皆晓的华人形象。妖魔化华人甚至成为美国电影的时髦,直到1980年,美国还拍摄了《傅满洲的阴暗计划》,始终没有放弃对这个邪恶形象的塑造。;傅满洲是美国早期电影塑造的一个妖魔化的华人男性 形象,是无恶不作的东方恶魔。他身着满清官服官帽,嘴角边留着两缕细长的胡子,一脸的邪恶。自 1929 年起,一 组以傅满洲博士为主角的电影在美国接连出世,凶险狡诈 的傅满洲成为美国社会众人皆晓的华人形象。妖魔化华人 甚至成为美国电影的时髦,直到 1980 年,美国还拍摄了 《傅满洲的阴暗计划》,始终没有放弃对这个邪恶形象的塑 造。;1962 年的 《007 系列之诺博士》刻画了一个疯狂狡诈 的中国科学家诺博士。1985 年的 《龙年》以唐人街为背 景,呈现一批华人黑帮形象,斗殴、勒索、抢劫、暗杀、 毒品犯罪,几乎无恶不作,把华人塑造成邪恶的化身。影 片所刻画的黑帮首领周泰外表温文尔雅,内心却阴险狠毒, 是傅满洲形象的延续与变形。这种妖魔化的方式流露出八 十年代美国主流社会的种族偏见与排华、辱华的政治倾向。 1993 年的 《喜福会》是关于华人女性主题的电影,然而, 影片中的华人男性依然没有摆脱过去的负面形象,被塑造 成迫害华人女性的近于变态的反面角色。在 1999 年的 《腐 化者》中,周润发饰演的华人警官是一个反面的腐败形象, 2006 年的 《无间道风云》中出现的华人依然是残忍的 黑帮。;美国电影中的女性华人形象具有普遍相似性,多是穷 人、妓女或舞女,地位低下,职业卑微。她们是作为白人 的欲望对象和消费对象而存在的,往往外形妖艳,动作淫 荡,难逃被抛弃或死亡的悲惨结局,呈现出工具化的性奴 特征,用以满足西方观众的权威感与视觉欲望。
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与白人男性的爱情故事表面上凄 美浪漫,实质上却映射出意识形态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定型化的华人女性形象、固定的人物关系模式与国家、种 族之间的关系具有同构性。华人女性被美国电影塑造成符 合西方观众心理需求的东方奇观,成为欲望对象,“一个仅 仅作为身体而被凝视的客体,一个客观化的、仅仅从外表 加以衡量的客体”,被物化,被凝视,被放逐于他者的境 地,从而凸显高高在上的西方意识。;在美国电影中,常常出现表情呆滞木讷,行为懦弱自私的 华人,他们是失语的、边缘化的人物形象,隐含着他者与 西方权力中心的不平等关系。
1995 年的 《蝙蝠侠 3》设置了一个不敢冲入火海救自 己孩子的懦弱的华人父亲形象,用来作为陪衬,渲染勇敢、 正义的美国精神。
2013 年6 月在中国内地的新电影《超人: 钢铁之躯》 宣扬超人这位英雄的人性与正义,影片中出现了华人形象, 仅仅两三秒钟,是几个面部表情呆滞僵硬的中国人在仰着 头看电视。;美国电影中各种脸谱化的华人形象并不是对华人的真 实反映,而是西方文化构筑的话语体系,体现出历史和文 化中的某种权力结构,并向政治、经济、道德权力渗透。 在美国电影中,华人常常被刻画成卑贱、庸俗、贪婪、残 暴的形象,即使只在屏幕上闪现一下也不例外。华人形象 作为美国电影的特殊元素,被赋予他者化的符号意义,渗 透着美国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在美国人看来,上帝给他 们的使命就是把 “完美无缺”的美国模式推广到全世界。 这虽是美国理想主义的一面,但在现实中美国却坚持自身 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挟上帝以令诸国”,采取各种手段 让世界各国都按美国说的去做,决不允许别国对其霸权地 位有丝毫威胁。在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体系下,美国电影利用它的话 语霸权性,以偏执、狭隘的心态反映中国,华人形象被丑 化、扭曲甚至颠倒,成为美国主流文化之外的异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