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经叙事中的空间形式刍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次经叙事中的空间形式刍议
从19 世纪以来,对文学尤其是叙事艺术中空间形式的讨论越来越多,如巴赫金认为“空间形式表现出作者对主人公的态度”,托多罗夫则认为现代文学叙述中的时间和空间结构越来越明显,以上学者大都是从抽象的意义来论述文学尤其是小说中的空间形式,而米克bull;巴尔则从具体现实空间和抽象空间两方面论述了故事中的空间形式,认为文学作品中空间一方面是一个结构,另一方面是文学作品自身描述的主题。这些学者仅仅对叙事中的空间形式进行了论述,并没有把空间形式理论化,真正提出小说中空间形式理论的是美国学者约瑟夫bull;弗兰克,他从两方面论述了空间理论,一方面从作者的角度,认为 20 世纪的作家很多都放弃了时间和顺序,而偏爱空间和结构;另一方面从读者的角度,空间小说中有很多分散而又相互关联的象征、意象等,这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相关的意象、象征联系起来,以此重构小说背景,这样我们才能从整体上理解每个象征的意义。
次经叙事中的空间形式
由于次经叙事形成于遥远的古代,当时叙事艺术还处于原始阶段,根本无从说起受到现代小说艺术技巧的影响,更不用说用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理论进行指导创作。但圣经文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为了宣扬、说明某种神学观念或宗教思想,人物经常历经广阔的地理空间和复杂的故事情节从而完成某种使命,这无形中就涉及到了具体的地理空间,以及复杂故事情节中的二维或多维空间形式,暗合了现代小说空间形式理论,无形中使故事情节更加波澜壮阔、柳暗花明,更加吸引人。首先,空间化技巧之一运用多重故事,双线或多线索发展。在形成小说空间形式的众多方法中,最常见的要数在统一的故事情节中,具有多个故事来回切换,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一样,使故事不仅在具体地理位置上,而且在感觉上给人一种多维空间感。虽然这些小说具有统一的故事情节,但由于多重故事并存,使读者在同一时间段内考虑多个故事和动作从而忽视了时间的发展,给人一种多维空间感。这种在现代小说中通过多重故事来回切换给人们造成一种二维或多维空间感的手法,在《次经》中亦能找到。如在《多比传》中,在尼尼微城多比家发生的故事是多比遭遇重重困难而向上帝祈祷以祈求眷顾,这是《多比传》的中心故事。但同时,作者又讲述了远在玛代的伊克巴他拿城里撒拉的故事,即撒拉由于每次结婚未圆房丈夫就被恶魔杀掉而受到讥笑,从而祈求上帝帮助,这是多比故事中的故事。同时发生的还有上帝聆听到了祈祷,派天使拉斐尔去帮助他们的故事。从多比之家尼尼微到玛代再到天庭,这可以说是同一时间里不同层次上的故事和情节,被作者这样来回切换而同时讲述了出来,叙述时间流被中止了,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天上人间的三维空间形式。
再如,《以斯帖补篇》中的双线索故事情节。一方面以哈曼为代表的反犹太主义者,他们在秘密策划、执行灭绝犹太种族的计划;另一方面,以末底改、以斯帖为代表的犹太者,他们在获悉哈曼灭绝犹太种族计划后,积极展开营救本民族的计划。双条线索齐头并进,通过来回切断、转换来介绍各自的进展,两条线索连成一个拱形空间结构,在此之上是主宰一切的上帝,我们在这个拱形空间形式之下,目睹上帝的伟大功绩。其次,大量意象、暗示、象征的前后参照,通过主题重复也是形成空间形式的重要方法。约瑟夫bull;弗兰克的空间形式理论中有一个重要概念mdash;mdash;mdash;并置,它是指小说中并列存在多种意象、象征、暗示等,前后参照。其实,这些分置的意象、象征等就是不断重复的主题,由读者将其在空间中重新编织后,作品的主题也就更加清晰明白。这也是小说中空间化技巧的重要方法之一。经过意象、暗示、象征等主题的重复,由读者在空间中重新编织而形成空间形式,在《次经》中亦不乏其例,如《以斯拉下》。《以斯拉下》基本上是一篇梦幻启示录。在开篇引言中,其实作者就已说明本篇的主旨:在末日来临之时,信仰上帝者将获得幸福、永生,背叛者将受到惩罚。《以斯拉下》所讲的七个梦幻每一个即是该主题的一次重复。在梦幻中,作者运用了巨鹰的幻影、丛林之音等大量意象、象征等来阐明该主题,告诫世人。“通过主题和一套相互关连的广泛的意象网络,可以获得一个空间性的程度。像倒叙一样,反复出现的意象阻止了读者的向前发展,并且指点着读者去注意作品中其他较早的部分。”同样,当我们在《以斯拉下》中每遇到一个意象时,我们就会回想起前面的参照,如当我们看到第四梦幻中泣妇的幻影时,我们想到了第一梦幻中所说的末日信号,第三梦幻中人们对上帝的背叛等,通过这些前后的参照,我们超越时间之上,在空间中把这些意象、象征、暗示等重新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说明主题的背景,也使我们对作品所宣传的思想更加清晰。这些意象虽然分散于各个梦幻中,但它们并非是混乱的、毫无关联的,它们通过自身所蕴含的主题思想共同凝聚于一个中心主旨之中,即《以斯拉下》的开篇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