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docx
PAGE
1-
(完整版)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公共管理概述
(1)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解决公共问题、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在全球范围内,公共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根据联合国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公共管理支出占各国GDP的比例平均达到20%以上,其中发达国家甚至高达30%。以我国为例,近年来政府投入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资金逐年增加,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事业的发展。
(2)公共管理的核心是公共服务,其目标是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我国为例,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如“十三五”期间,我国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占比逐年提高,从2015年的21.2%增加到2020年的23.9%。同时,政府还通过改革和创新,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如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提高了公众办事的便利性和满意度。
(3)公共管理涉及众多领域,包括公共政策、公共财政、公共人力资源、公共项目等。以公共项目为例,据统计,2019年我国公共投资项目完成投资额达到35.6万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公共服务投资、生态环保投资等领域的投资额均有显著增长。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例,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如优化交通网络、加强环境保护、推进产业升级等,有效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这些案例表明,公共管理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福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
(1)公共管理理论是研究公共管理实践的理论体系,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初期。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学者们提出了多种理论模型,如新公共管理、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等。其中,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职能的市场化、效率化,提倡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据国际透明组织(TransparencyInternational)发布的《全球清廉指数》报告显示,实施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国家的腐败指数普遍有所下降。
(2)公共选择理论关注政府决策过程,认为政治家和官员也是理性经济人,其行为受到个人利益的影响。这一理论强调在公共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以促使官员更加关注公众利益。例如,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实施了一系列以绩效为导向的政府改革,如绩效预算、绩效评估等,有效提升了政府效率。
(3)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公共服务应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公平与正义。该理论主张政府应成为公民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而非单纯的管制者。例如,英国政府在近年来推行“公共服务宪章”,要求政府官员在提供服务时充分考虑公民需求,以提升公众满意度。这些理论为公共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有助于推动公共服务改革与发展。
第三章公共管理职能与过程
(1)公共管理职能是指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为实现公共利益所承担的具体职责和任务。这些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以城市规划为例,公共管理的职能体现在对城市发展的长期规划、资源配置、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据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统计,全球约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规划对于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例如,我国上海市通过实施“十三五”期间的城市规划,成功吸引了大量投资,提高了城市综合竞争力。
(2)公共管理过程是指公共管理职能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这一过程通常包括问题识别、目标设定、方案设计、实施执行、评估反馈等环节。以环境保护为例,公共管理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据世界银行数据,全球每年约有700万人因环境污染而死亡,公共管理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例如,我国政府通过实施《环境保护法》,强化环境监管,推动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
(3)公共管理职能与过程的有效实施,需要依赖于科学的决策机制、高效的执行体系和完善的评估体系。以我国为例,近年来,政府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数据,2018年至2020年,全国各级政府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近8000项,有力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此外,政府还建立了绩效管理体系,对公共管理职能与过程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估,以确保公共管理目标的实现。例如,北京市政府通过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有效提高了政府服务质量和行政效率。
第四章公共管理组织与领导
(1)公共管理组织是公共管理活动的基础,其结构、功能和运作效率直接影响到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在组织设计中,层级结构、部门划分、职责分配等要素至关重要。例如,我国政府组织结构以中央政府为核心,下设各级地方政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