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教案新人教版.doc

发布:2025-02-22约4.3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5

16猫

学问与技能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

1.划分层次,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揣摩生动的细微环节描写。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退误会、同等相处的意义。

重点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在本文写作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难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朗读法、质疑法、探讨法。

郑振铎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2课时

同学们,猫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许多人因宠爱而养它,我国闻名作家郑振铎家里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今日,让我们随着大师郑振铎,走进这个爱猫的家庭,亲自去体验养猫的欢乐与哀痛!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五四”时期在北京参与学生运动,曾与瞿秋白等人合编《新社会》旬刊。著有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感知课文内容。

2.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3.再次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

其次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

活泼

较第一只更活泼,更好玩,会捉鼠

天生愁闷,不活泼,懒散

地位

宠物

宠物

若有若无,

不大宠爱

结局

死亡

丢失

死亡

1.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第一只猫的形态?

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气,懒散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愿出来,不愿理睬。

2.家里的人对第一只猫的看法怎样?从哪些细微环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家里人都很宠爱这只猫,如三妹“经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簇新与欢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宠爱它。

3.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看法是怎样的?

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突然消瘦了,也不愿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受”,“我”心里也有一缕的酸辛。

4.其次只猫的“更好玩、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从性情和本事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事。

5.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看法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大家都特别宠爱这只猫。主要词句有“心惊胆战”“查问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消遣,是看它在爬树”等。

6.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兴奋”,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7.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看法,说明白什么?

家里人指责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切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其次只猫的失踪事务,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的自私自利行为的指责与鞭挞。

8.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如“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愁闷”“懒散”。

9.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宠爱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留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三句话是一般人的角度,其次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

10.文章生动地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好玩,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1)“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2)“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调皮、机智和好动。

(3)“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隐身在阳光隐隐里的绿叶中,似乎在等待着要捕获什么似的。”

小猫的调皮、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11.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调皮。这样的描写,叫做细微环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前两只猫都遭受了不幸,此时又有了第三只猫的到来。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