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ppt)BPR案例分析.ppt

发布:2016-10-15约1.18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BPR案例分析 柯达(电子)重组流程 柯达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是美国柯达公司(Kodak)在上海的全资子公司,1996年3月建成投产,现有员工400多人。该公司主要负责柯达相机的生产,其销售则由柯达公司上海总部负责。该公司产品主要有APS相机、CBIO相机与一次性相机等。公司成立之初,采用了传统的以职能为取向的组织结构模式。 在这个组织结构中,整个公司生产运作由执行经理负责,其下属的生产部经理、工程部经理、品管部经理及物料部经理,分别负责相应的生产、工艺过程和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及物料管理的采购与库存。 1997年3月,盛行于美国的流程重组(Reengineering)的热潮传到了柯达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公司决定对其生产程进行重组。 变化 总之,重组流程在柯达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中,并不是体现在对生产流程的再设计,而是打破组织的藩篱,将生产流程中的人,由从属于不同的部门再造为同一个小组中,流程参与者们的工作也许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职能经理,或者说产品经理们的工作性质与工作内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造前,他们是流程运作各环节的监督者与协调者,他们的活动本身并不为顾客创造价值;再造后,他们是流程运作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工作的本身也成为了流程运作的一部分。再造流程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及其个中滋味,原工程部经理、现为APS经理讲到:“重组流程前,我们是传声筒,充其量是执行经理的手和脚的功能,执行其身体的局部职能;重组流程后,我们似乎成了以前的一个执行经理。重组流程使执行经理分身有术。” 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些经理们经过重组流程后,工作强度成倍增强,工作时间普遍变长,但在工作报酬未变的情况下,他们的工作热情非但没减少,反而高涨。究其原因,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我们自己的工作满意度提高了,工作的成就感增强了,工作不再仅仅是挣薪水,工作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The end,thank you! * * 生产经理 物料经理 工程经理 品管经理 各产品生产流程的各环节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经理负责,而无人对整个产品的生产流程负责,各部门负责人都以做好本身工作为己任,对其他部门的工作则漠不关心,结果,运作过程中,问题丛生,矛盾不断,生产效率有限。他们都单个地对执行经理负责,执行经理再对总经理负责。各部门之间的矛盾由执行经理来协调,整个流程出现了问题同样由执行经理来处理解决,从而使顾客满意的工作反倒落到了执行经理人员的身上,也就是说,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与顾客满意度的制造者--各部门经理无关,却成了执行经理的事务。 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变为以产品为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流程小组 责任扩大,工作强度提高 避免了经理人员之间的矛盾,部门间的摩擦消除。 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企业形象以及顾客满意度 等都获得了提高 权力的扩大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