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2025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2.2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发布:2025-03-24约2.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5

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

课题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单元

第一单元其次课其次框

学科

政治

年级

高一

学习

目标

一、学问目标

(一)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

(二)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二、力量目标

学会把理论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加仆人翁责任感。

(二)关注社会的公共生活,树立公民意识,关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增加宠爱祖国的情感。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了解民主决策的方式,认同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重视参与民主决策

科学精神:明确民主决策的意义,提升参与民主决策应有的正确态度和理性思考。

法治意识:公民依法参与民主决策,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公共参与:体验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培育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增加政治参与的实际本领,提高自身政治素养。

重点

民主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难点

民主决策的方式、依据和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民主选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公民的民主决策。

展现图片(2020新规)

可见政府的决策往往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起居,所以,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

然而,生活中却消灭了这样一些现象。网上有调侃的段子。

展现材料:错误决策的“四拍”

思考:如何防止决策失误?

防止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就是要进行民主决策

那么,民主决策的重要性是什么?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参与民主决策?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有何重要意义?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观看图片和材料。思考

回答问题

这样导入新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能理解前一课与本课的关系,加强学问间的联系,并自然过渡到本课。通过问题的抛出,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多媒体展现图片)

情境创设:高考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今年进来的新一届新生也马上执行高考改革方案。那么针对高考改革如何改?谁说了算,有两种不同的决策方案,支持哪种决策方式?(展现图片)

方式一:政府直接打算

(政府打算今年起实行高考改革,政治满分150分)

方式二:了解民意集中民智

政府预备进行高考改革,各位有什么建议?

转变一考定终身

文理不分科

总结:方案1:精英决策。决策者不按规章和程序进行决策,无视法律和公民的权利,会使决策形式化,没有体现民主决策方案2:民主决策。方案发扬了民主,倾听了群众意见,公民能够参与决策过程,这样形成的决策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体现人民根本利益,是科学合理的。第一种观点恰好相反,是不行取的。

过渡:我们今日重点来学习民主决策。

一、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思考: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

间接参与决策

(结合课本和PPT展现流程图,加强理解)

直接参与决策(重点)

设问:随着我国民主形式的日益丰富,公民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渠道直接参与决策,对决策的形成发挥乐观的作用。那么,公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吗?国家为公民开拓了哪些直接参与决策的渠道?

有用吗?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询问制度、社会重大事项公式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PPT展现图片,初步感受四种决策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情境创设:

(让学生谈谈高考改革怎么改好?自己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方式反映意见?体现了决策的什么方式?)

展现材料:2020我向总理说句话征集活动和网友的意见。

总结: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2.专家询问制度

情境创设:

设问:材料体现了公民参与决策的什么方式?你怎么推断它是这一制度?

总结:专家询问制度(方式、依据、意义)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情境创设:(高考改革方案公示,2020年不分文理)

设问:材料体现了公民参与决策的什么方式?你怎么推断它是这一制度?

总结:专家询问制度(方式、依据、意义)

4.社会听证制度

情境创设:高考改革听证会

设问:材料体现了公民参与决策的什么方式?你怎么推断它是这一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听证会)

展现材料:播放视频《精英律师》听证会。

思考:这是什么会议?谁参与。

关心材料:北京用水价格调整听证会

思考:谁参与?为什么举办这个会议?

总结:社会听证制度(方式、依据、意义)

总结四种方式,正确区分四种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设问:公民参与决策的有何意义?

提示:可从决策者、公民两个角度考虑

总结:

1、对决策者: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动身点和立足点,增加决策的科学性,避开片面性。

2、对公民: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忱和信念,熬炼参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