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教案.docx

发布:2025-03-25约3.67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学生能够准确判断古诗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具体古诗词的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从意象、意境、情感等角度赏析表现手法的方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常见表现手法的概念、特点及表达效果。

-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判断古诗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并进行深入分析。

2.教学难点

-对一些较难理解的表现手法,如用典、象征等,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分析。

-培养学生对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够从多角度赏析古诗词。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表现手法的概念、特点及作用,使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认识。

2.举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古诗词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加深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古诗词中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在欣赏古诗词时,我们常常会被诗人巧妙的表达所折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探究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领略它们独特的魅力。

2.展示一些运用了不同表现手法的古诗词名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比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拟人)等,让学生初步感受表现手法的奇妙效果。

(二)知识讲解(20分钟)

1.比喻

-概念: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分类:明喻(像、如、似等)、暗喻(是、成为等)、借喻(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表达效果: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表达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举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愁绪比作一江春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

2.拟人

-概念: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动作、神态等,使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举例: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将春风拟人化,生动地表现了离别的痛苦。

3.夸张

-概念: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

-分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举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扩大夸张,极言愁绪之深。

4.对偶

-概念: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分类:正对、反对、串对。

-表达效果: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举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句式整齐,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画面。

5.用典

-概念: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

-作用:丰富诗歌内容,增强诗歌的文化底蕴,委婉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举例: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姜太公垂钓和伊尹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

6.衬托

-概念: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分类:正衬、反衬。

-表达效果:突出主体,强化情感,使所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举例: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动衬静,突出了山间的幽静。

7.借景抒情

-概念: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作用: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