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场工艺纪律检查考核管理制度.doc
生产现场工艺纪律检查考核管理制度
1考核目的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加强生产过程控制,保证工艺技术与工艺管理的有效实施,规范操作是必要的前提,而工艺纪律的严格执行则是规范操作的基本条件之一。为了严肃现场工艺纪律,确保工艺技术要求得以有效贯彻执行,特制定本制度。
2考核规定
2.1生产现场工艺纪律检查由技术部具体组织实施,生产车间、质量部予以配合。
工艺纪律检查过程中生产部应至少有一人陪同,以便确认检查结果。
2.2生产现场工艺纪律检查每周应随机至少开展一次,检查结果及时进行内部通报。
3考核内容
3.1检查工艺卡片
3.1.1工艺纪律检查组按机台核对工艺卡,工艺卡要求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卡片上应由有相应权限的编制、审核人员签名,否则视为无效。
3.1.2每次检查时,检查人员应核对当班所用工艺卡是否与所生产的产品相一致。
3.1.3检查产品的结构尺寸、外观质量等是否符合工艺卡的要求。
3.1.4检查操作工是否熟悉工艺卡的内容及要求。
3.2检查工装量具、仪表
3.2.1检查现场使用的工装量具、仪表等是否齐全。
3.2.2检查现场的工装量具、仪表是否准确、完好并在有效期内。
3.2.3核对现场的工装量具是否为受检查人所领用。
3.2.4检查操作人员是否能够正确使用所持量具,能否正确识读仪表指示数据。
3.3检查半制品及流转卡(标识及可追溯性)
3.3.1检查本机台生产的半制品是否填挂流转卡,上工序转来的半成品(或原材料)是否挂有流转卡(或合格标签)。
3.3.2检查流转卡填写是否规范、完整、字迹清晰。
3.4检查工艺质量原始记录
3.4.1检查当月的原始记录是否齐全,记录内容是否正确、清晰。
3.4.2检查工艺质量原始记录是否按工艺要求填写,自检项目是否与工序检验规范相一致。
3.5检查工艺规程的执行情况
3.5.1检查人员应观察受检查机台的各项设定参数是否符合工艺文件的要求。
3.5.2检查人员应观察操作工是否按操作规程要求穿戴相应的劳保防护用品;检查操作工开机、停机、机台运行过程中是否按规程要求的顺序、方式进行操作;是否按规程要求检查了安全防护设施。
3.6工艺装备的准备情况
3.6.1检查是否按照工艺要求准备了合适的模具、工装;
3.6.2为达到产品的质量要求,是否认真清理机头及模具。
3.7“三检制”的落实情况
3.7.1检查当班是否认真落实“三检制”,是否出现因“首检”不到位而造成质量问题的发生。
3.7.2检查当班是否保留有首检的记录。
3.8不合格品的控制
3.8.1检查当班是否出现不合格品,其不合格的项目及其原因是什么,是否已得到纠正;
3.8.2检查不合格品的标识是否清晰,是否已按规定的流程进行上报或反馈。
4检查记录及其考核通报
4.1检查人员应随时将检查结果记入相应的检查表中,每次检查完毕,应由生产陪同人员签名,以示对检查结果的认可。
4.2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不符合情况应督促操作工及时纠正,若无法现场纠正的应在检查后向质量技术部负责人反馈相关信息,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原因,针对不符合原因制订出纠正措施,并要求与之相关的部门按期完成纠正或改善工作。
5其它
本制度由技术部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
本制度经批准后自2020年07月01日开始实施。
电缆
现场工艺纪律检查记录表(拉丝、绞线)
检查人员
检查日期
检查项目
具体内容
检查情况记录
机台
责任人
工艺参数检查
1
根据《生产派工单》认真核对工艺卡片,工艺卡片应真实有效,不得随意涂改。
2
拉丝工序重点检查单线直径偏差情况、表面质量、断裂伸长率、抗张强度、直流电阻
(或电阻率)等项目是否规范、统一,符合工艺文件的要求?
3
绞线工序重点检查导体结构、单线排列、绞合方向、绞合节距、绞线外径、称重截面、直流电阻等项目是否规范、统一,符合工艺文件的要求?
“三检制”的
落实
4
本班是否对每个型号规格的产品在生产前都坚持“首检”?检查首检的记录。
本班是否出现因未认真“首检”而造成质量事故的发生?
5
本班次对每盘单线的型号、规格和外观,上盘时是否都进行了检验?
计量器具检查
6
机台使用的量具(游标卡尺、千分尺)是否完好?检查量具“零”位是否对齐?
7
员工使用量具过程中操作是否规范,是否发生因使用不当损坏量具的现象?
模具选用情况
8
本班选用的模具是否合适?各道模具尺寸是否符合工艺文件的规定?
9
本班选用的模具表面是否光洁、无损伤?有损伤的模具是否及时修复或更换?
原材料使用情况
10
本班原材料的使用是否出现质量异常,若有,请详细描述品质异常情况及其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