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乡村和城镇(知识梳理)-【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docx
专题08乡村和城镇
课标要求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感知
理解
运用
2.2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乡村土地利用与内部空间结构
√
城镇土地利用与内部空间结构
√
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
2.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内涵
√
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
√
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中的体现
√
2.4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城镇化的内涵
√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
城镇化的利弊
√
知识点一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考点1乡村的土地利用
考点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考点3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知识点二城镇化
考点1城镇化的概况
考点2世界城镇化进程
考点3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4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知识点三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考点1地域文化
考点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体系构建】
知识点一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体系构建】
考点1.乡村的土地利用
1.聚落
(1)概念
人类的居住地及生活环境的总称,一般分为城镇和乡村。
(2)差异
从宏观来看,聚落的分布与人口分布基本一致;从微观来看,聚落一般建在有充足水源和地形相对平坦的地区。
山区聚落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多位于河谷低地;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
一般而言,上游地区聚落多呈条带状分布于地势相对低平的河谷、河漫滩平原、洪积扇和冲积扇地区;中下游地区,受地形、航运条件影响,聚落多沿河或沿海呈条带状分布,而在平原地区多呈团状分布。
乡村与城镇聚落的不同
聚落
规模
人类活动
人口性质
建筑特点
基础设施
地位
对自然改变
联系
乡村
小
第一产业为主
农业人口为主
低矮分散的平房
较为欠缺
城市的腹地
较小
一般而言,城镇是由乡村逐步发展而形成
城镇
大
二、三产业为主
非农业人口为主
集中高大的楼房
较为完善
区域内的政治经济中心
较大
2.乡村
(1)概念:乡村的外延比村落大,乡村包括村落及其周边的农业用地。
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村落是乡村人口主要聚居的地方。
(2)乡村土地利用类型:农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依据农业生产,土地用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从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乡村聚落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来看,主要有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型等,受到当地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
类型
特征
密集型乡村聚落
密集型乡村聚落是一种规模较大、房屋高度密集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人口稠密的旱作农业地区。
分散型乡村聚落
分散型乡村聚落是一种呈点状松散布局的村落,多分布于地形复杂或特殊的生产类型地区,如水稻生产地区。
半聚集型乡村聚落
半聚集型乡村聚落是一种规模不大、村民住房排列较为松散的乡村聚落。最典型的是山区小村。
3.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1)乡村形成初期:内部土地利用方式比较单一。
原因:除了农业用地和居住外,人们需求较少
(2)发展到一定阶段: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原因:为满足居民社会需求出现一些公共设施(医院、学校、道路、商店、公园、村委会等)
一定规模村落会有提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公共设施,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
(3)乡村的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内部空间结构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①乡村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简单。村落驻地以居住、商业、交通、行政等用地为主,其外围则以农用地为主。
②聚落空间形态与城市明显不同。从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来看,主要有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型等,受到当地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
③集市流通和地方服务功能相对突出。村落多为所在地区的物资集散地,一般建有学校、卫生所、村委会、商店等服务设施。
(4)乡村内部空间结构:乡村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与组合。
乡村规模小时,中心向外:居住用地——农业用地
乡村规模变大时,中心向外:公共服务用地——居住用地——农业用地
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特点:①内部空间结构简单;②功能分区简单;③生产用地比重大,村庄点缀其间。
考点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1.城镇
(1)概念:通常指的是以非农牧业人口为主,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
(2)特点: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2.城市空间结构
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不同性质的功能区,主要有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功能区等。这些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就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①居住区是城市居民生活、交往、文化娱乐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