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教案.doc

发布:2019-05-17约1.6万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教案 篇一:蒙特梭利感官数学教学教案 数 理教 案 Montessori感觉教育中的三种基本的操作是: 1、 配对(成对的配对) 2、 序列(排成顺序或阶段) 3、 分类(区别各种类) 这些操作可协助孩子对数学的逻辑思考,(给孩子自由性)即从反复的感觉器官刺激中,培养孩子了解数量概念时必须具备的逻辑思考能力。 所谓的“名称练习”(三段式练习法)就是: 1、第一阶段——名称与实物的一致辞(名称与量物一致) “这是1。” 2、第二阶段——找出与名称对等的实物(找出配合名称的量物)“那个是1?”。 3、第三阶段——记忆名称与实物(记忆名称与量物)“这是多少?”。 蒙台梭利的数学教育特色 a、 以感觉教育作为算术教育的基础。 b、 由数量计算着手。 c、 重视数量、数字与数词三者之间的关系。 d、 采用塞根的名称练习(三段式练习)。 e、 使用阿拉伯数字,并统一字体。 f、 重视零的概念与十进法的演算。 g、 一般将合成、分解的打打操作基准确定“10”。 h、 “错误的订正”项目在算术教育中,以“验算”或“订正表(板)”的形式,来表示提示的功能。i、 在操作算术教具时,先掌握基本概念再朝[统合]的方向进行。 j、 操作蒙台梭利教具遵循一定的流程。 数学的教材.教科概念图 〃使用串珠的平方〃立方 日常生活练习 教学直接目的:进行数学学习前的认知和数理思维的基础练习,感知数理概念,养成利用一切学习工具进行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幼儿对事物的概念最大清晰化,引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间接目的:培养幼儿独立的思考能力,培养自主的、反复实践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1、 感官基础教育 2、 数前教育:序列、分类、对应、组合与分解 3、 数概念练习:10以内数与量的认识,几何图形 4、 10的合成 5、 百、千以内的数与量的认识 6、 运算 7、 平方、立方 8、 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课堂流程(60分钟) 1、走线(帮助幼儿迅速进入上课状态,养成上课的学习习惯),问好,同教师搬取工作桌,在桌边坐好,与教师同侧(5分钟) 2、教师出示上次课的主教具,请幼儿逐个进行主操作和延伸操作的练习,复习上次课内容。(10分钟)(温故而知新,保证幼儿学习的连贯和系统性,使学习稳步前进),收回 3、教师出示主教具,介绍主教具名称,操作本次课主教具(5分钟),完成操作后教具不动,请幼儿模仿操作 4、幼儿取教具,操作主教具,教师引导(10分钟) (填写幼儿观察进度表) (反复操作练习,加强实践的机会,达到真实的学习效果) 5、请幼儿送回教具 6、教师介绍延伸练习,幼儿取教具进行学习(15分钟)(教师充分观察幼儿,填写幼儿观察进度表,及时把握幼儿进度和学习阶段,及时进行引导,每一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指导和发挥),收回 7、布臵作业并引导幼儿完成部分,其余课后完成(5分钟) 8、混龄活动,介绍自己,个人展示(家中准备的节目,包括文艺类、手工、技能等,或在大家面前展示教具操作)、体能游戏等(10分钟)(混龄活动加强幼儿独立性和培养开朗性格,感受集体氛围,调动家庭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家长日常陪伴幼儿) 每12次课后加一次复习课,复习前12次课内容,请家长参观.复习课不计课时 参考书:数学心智开发(简称数) 第一课: 粉红塔 直接目的:进行序列学习的第一步,幼儿在这一教具的学习中,通过视觉,强化大小概念,同时观察和理解由大及小和由小到大的渐变顺序(三次元空间差异变化),培养逻辑思考能力(顺序性) 间接目的:手眼协调和手腕的控制力 注意力的集中和敏锐的观察力 学习立方体的概念 课前准备:粉红塔,工作桌 从托盘中将粉红塔放于桌子右侧 操作: (一)、三阶段教学 最大的和最小的 教师取出最大的和最小的,放在桌的上方,1、命名最大的、最小的;2、请小朋友指认,哪个是最大的,哪个是最小的;3、请小朋友说出,这个是什么(最大的),那个是什么(最小的) (二)、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搭高 粉红塔散放在教师右侧,教师右手示意,在粉红塔中选取最大的一块,(在每个正方体上面做停顿,示意幼儿是在挑选),然后按大小次序居中堆高,指出形状象塔,强调每一块的颜色和形状、材质是一样的,只有大小变化。 让幼儿清楚看到塔的除掉方法,一个一个取下,散放在右侧。 从最大的开始收回托盘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