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的设计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优化教学的设计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变压器》一节为例,从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角度,对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设计;科学探究;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0)5(S)-0063-4
中学物理新课程的教学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呢?下面笔者以高中物理《变压器》一节为例,探讨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以提高其有效性。
1 设计思路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称新课标)代替了原来的《物理教学大纲》。本次新课标和实验教材的一个亮点是提出了科学探究,这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良好思维习惯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搭建探究的平台。《变压器》一节是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五章《交变电流》第四节内容,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好材料。由于学生已经学过电路测量的基本知识,会连接基本的电路并进行测量,知道感应电动势和线圈匝数相关等基础知识,可以进行方案的设计和变压器变压原理的分析,具备科学探究的基础。对于本节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直接给出理想变压器模型,进行电压与匝数关系的推导,然后对推导的结论进行实验验证,最后为了说明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的差异,指出实验中的变压器是非理想情况。这样的教学使人感到是为了说明变压器的规律,而将理想变压器模型强加给学生,这并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因此本节课决定采用以变压为主线,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非理想变压器的变压比与匝数的关系,再利用可拆变压器演示漏磁和涡流的动态实验引出理想变压器模型,接着让学生在理想变压器基础上进行理论探究。这一过程不仅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探究的成功体验,感悟科学的探究方法,有效地落实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2.1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变压器的构造,工作原理(互感现象)和作用;
② 知道理想变压器模型及其原、副线圈间的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
③ 掌握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流、电压和功率关系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 根据要求设计实验,并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得出实验结论,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
② 分析实际变压器的能量损耗,通过实验和理论引出理想变压器模型;
③领会实验和理论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
② 通过真实实验操作和记录,体验团队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培养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
④通过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体会物理学中的简洁美、对称美。
2.2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和匝数的关系。
2.3 教学难点
理想变压器模型。
3 教学过程实施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3.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我们生活中用的电是从哪儿来的?
生:发电厂。
师:对。发电厂发出的电压有几千伏,但输电一般要几十甚至几百千伏的高压,而我们用户一般又需要的是220V的电压。为了实现变压,这就需要一种改变电压的装置――变压器。
师:(多媒体展示各种变压器)大家看这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变压器,它们有共同的本质,大家想知道它们的内部结构吗?
生:想!
甲 变电站的大型变压器
乙 街头变压器 丙 半导体收音机中的小变压器图 1
3.2 通过观察,了解构造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实验并思考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演示如图2所示实验)?
图 2
生:因为绕在铁芯上的两个线圈组成了一个变压器。
师:对!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变压器,大家观察它由哪些部分构成?(同时出示可拆变压器)
生:两个线圈和一个铁芯。
师:(板书、板图)
一、变压器的构造
1.原线圈――与电源相连,输入电压U1,线圈匝数为n1。
2.副线圈――与用电器相连,输出电压U2,线圈匝数为n2。
3.铁芯――闭合铁芯。
二、变压器的符号
师: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