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代诗词三首..doc

发布:2017-01-27约6.4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古代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了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2.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了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这流行歌曲充斥我们生活主旋律的时代,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曲脍炙人口的豫剧《花木兰》选段……现代木兰戏中,豫剧大师常香玉饰演的花木兰形象逼真,情节奇境迭现、妙趣横生,非常精彩地演绎了木兰十二年征战的故事。戏中最有名的唱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乐观生动、平白如话地讲了个“大道理”——“谁说女子不如男”,被这出戏影响的人何止千万?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木兰诗》,到《木兰诗》这个流传千古的代父从军的故事中去感受一个奇女子的传奇人生。   二、搜集信息,交流积累   积累:《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主要有有关花木兰的像、词、豫剧、京剧、连环画、电视剧、动画片、书画作品、火花、邮票……   这众多的木兰形象,几乎被所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所表现,他们对木兰之美进行了多层次的细致的解读。可以这么说:由《木兰诗》开始,到形成一套有体系的木兰文化,像一颗最有活力的种子长成了大树。现在我们来认真地读课文,从课文中去品读木兰文化。   三、扫除障碍,激情诵读孔   检测预习,正字正音。   好诗文总是适于朗读,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朗读一次,注意情感要到位,语速、语调、节奏等要符合原文的情感或意义的表达。   1.请学生推荐班里读书最好的一位同学个人朗读。 要求:同学认真听读,注意该生或快或慢处、或高或低处及断句节奏的处理,品味其优缺点。(可请全体同学点评优点) 2.教师范读,学生揣摩教师用了哪四种不同的感情朗读全诗。   明确:决定从军——忧愁、苦闷、犹豫;沙场征战——凄婉又坚定;沙场征战——悲壮豪迈;荣归故里——欢快喜悦,老师只是加上了对文章的理解,请注意老师与刚才那位同学读得不同的地方。   3.再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同时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顺。   4.读完课文,同学们有不理解的地方可进行自由交流。   四、再读理解,赏析品味    1.概括要点。    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每节诗的内容。   停机叹息,决定从军,征途思亲,征战沙场,辞官还乡,会见亲人,赞颂英雄。 2.复述。    通过整体感知,我们已较熟悉课文,接下来请同学们试着复述诗文的故事大意,可适当发挥补充。 3.提问:这首诗记叙了这么多事情,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先自行思考,之后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安排详略,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   4.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从课文‘_____’的诗句中,我读懂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的句式来畅谈你对木兰形象的理解,作者又是借助哪些修辞手法来传达这一形象的?   巾帼大英雄——坚毅勇敢,机敏活泼,报效祖国,不慕名利,英勇善战。   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纯朴的优秀品质。       5 明确: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五、再造想象,拓展迁移   1.试想你是木兰,请你说说木兰替父从军前后的心理活动。   2.假如你是木兰,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提示:抓住木兰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并且要合理。   3.你能列举中外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并简要谈谈她们的事迹吗?      无论是花木兰、梁红玉、穆桂英,还是“奥尔良姑娘‘贞德’”,她们“幸运”地跃出历史地平线的机遇,无论是在历史的记录里,还是在传奇的虚构中,女人能以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