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第一站.doc

发布:2017-01-31约10.36万字共10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站辨证论治试题及答案 考试级别: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试题编号:中西执辨证001 病例摘要: 钟某,男,56岁,已婚,工人。2005年8月7日初诊。 患者2天前因受凉出现发热,头痛,鼻塞,流涕。未诊治。今日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痠重,鼻塞声重,吐痰稀薄色白,遂来就诊。查体:T:36.4℃,P:70次/分,R:20次/分,BP:130/80mmHg。精神可,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胸片:心肺未见异常。 答题要求: l、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题答案: 西医诊断依据: l、发热,鼻塞声重2天。 2、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3、胸片:心肺未见异常。 西医鉴别诊断:与过敏性鼻炎鉴别。过敏性鼻炎主要表现为喷嚏频作,鼻涕多,呈清水样,鼻腔水肿、苍白,分泌物中较多嗜酸性细胞。发作常与外界刺激有关,常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等。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痠重,鼻塞声重,吐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诊断为感冒,辨证为风寒束表证。 病因病机分析: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入院诊断: 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疾病诊断:感冒 中医辨证诊断:风寒束表证 中医治法:辛温解表 方剂:荆防败毒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荆芥15g 防风12g 羌活9g 柴胡9g 前胡12g 川芎9g 枳壳9g 茯苓12g 桔梗6g 甘草6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1、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可试用下列药物:金刚烷胺口服0.1g,每日 2次。 2、对症治疗: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司匹林片0.5~0.1g,每日3次。 3、抗感染治疗:如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头孢氨苄0.25~0.5g,口服,每日 4次。 试题编号:中西执辨证002 病例摘要: 郭某,男,50岁,已婚,工人。2005年7月2日初诊。 患者于7天前出现发热、头痛,鼻塞。自服清热解毒口服液等治疗,效果不明显。现患者仍发热,微恶风,汗少,鼻塞,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T:36.2℃,P:76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清,舌红少苔,脉细数。血常规:WBC:10.2×l09/L,L:44%。胸片未见异常。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 考试时间: 60分钟 试题答案: 西医诊断依据: l、发热,鼻塞,口渴,咽部充血。 2、胸片未见异常。 西医鉴别诊断:与过敏性鼻炎鉴别。过敏性鼻炎主要表现为喷嚏频作,鼻涕多,呈清水样,鼻腔水肿、苍白,分泌物中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发作常与外界刺激有关,常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等。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发热,微恶风,汗少,鼻塞,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诊断为感冒,辨证为阴虚感冒证。 病因病机分析:风热犯表,热郁肌腠,热盛伤阴,肺阴不足。 入院诊断: 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疾病诊断:感冒 中医辨证诊断:阴虚感冒证 中医治法:滋阴解表 方剂:加减葳蕤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玉竹20g 白薇12g 山栀9g 桔梗12g 芦根30g 沙参9g 牛子12g 甘草6g 薄荷15g(后下) 麦冬12g 豆豉12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l、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可试用下列药物:金刚烷胺口服0.1g,每日2次。 2、对症治疗: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司匹林片0.5~0.1g,每日3次。 3、抗感染治疗:如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头孢氨苄0.25~0.5g,口服,每日4次。 试题编号:中西执辨证003 病例摘要: 张某,男,18岁,学生。2005年4月20日首诊。 患者常因饮食不当或受凉而发生呼吸不畅,喉中痰鸣。3天前因劳累受凉呼吸困难、喉中痰鸣又发作。现症:呼吸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闷,咳嗽,痰黄,黏浊稠厚,咯吐不利,汗出,面赤,口苦,不恶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T:38.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