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pptx
202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一课第二课第四课目标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度支撑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①贯彻新发展理念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③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第三课(全书的落脚点)如何实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本结构---经济高质量发展线】
【时政热点】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自人类进入分工合作时代,分配就成为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关键一环。如果说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的所有制结构是在确保公平和公正基础上做大“蛋糕”的制度保障,那么在“蛋糕”做成后,如何分好“蛋糕”则取决于分配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高考考情统计】考点考题情境备考建议考查社会保障的形式2024山东高考(选择题)新型智慧医疗服务体系重点关注:我国的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社会保障主要内容劳动是财富的源泉难点区分: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国民收入的三次分配社会保障的内容热点速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考查社会保障的必要性、作用、要求2023湖南高考需要加快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考查分配方式2024新课标卷(选择题)闲置耕地外包给专业合作社居民收入的形式2024湖北高考(选择题)下表为2023年全国居民收入情况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2022江苏(主观题)路径传导共同富裕2022天津高考(主观题)实现共同富裕还要把“蛋糕”切好,兜牢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是重要方面
课前:弄懂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思路1.谁创造社会财富(国民收入)?2.由谁分?分给谁?3.怎么分?企业和劳动者创造由谁分初次分配——主要是企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再分配——国家(通过财政)——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分给谁: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国家应当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关系,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体现效率也要促进公平。第三次分配——以慈善、捐赠等公益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社会力量——社会机制发挥作用】
考点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2)决定因素: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中,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制度。决定我国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居民/个人收入
考点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性质基本内容和要求表现形式原因意义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①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国企;集体企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企业;机关事业单位);②农民承包土地劳动经营收入。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②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①提高效率: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体现公平: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考点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含义内容意义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要素非公经济中的劳动收入:非公有制企业中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资本要素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土地要素土地的租金和转让金,农民转让土地经营权所得的收入技术要素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等的收入管理要素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经营中的贡献等获得的收入,经理数据要素数据的收集、使用和转移产生的价值(大数据、云计算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的所有权参与收入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