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各种化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修正版)[精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肾病各种化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一、电解质: 正常值
血钾 k+ 3.5~5.3mmol/l
钠 Na+ 135~145mmol/l
氯 cl- 96~108mmol/l
钙 ca+ 2.1~2.8mmol/l
二氧化碳 co2-cp 22~29mmol/l
二、肾功能:
尿素氮 3.2~6.8mmol/l
血肌酐 42~104umol/l (国际指标133umol/l)
尿酸 342~445umol/l
三、正常成人双肾彩超大小:
长10~13cm 宽3.5~4.5cm 厚2~3cm
四、肝功能:
血浆总蛋白60~80g/l
白蛋白 35~55g/l
球蛋白 25~35g/l
五、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VOBNP125pg/l)
六、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150mg(或0.15g)
七、尿沉渣:
正常尿红细胞小于3个/HP
尿白细胞小于5个/HP
尿常规:PH 6~8 SG 1.003~1.030
八、肾脏病预后质量指南(K/DOQI)中慢性肾脏病(CKD)分期:
肾小球滤过率GFR 90ml/min 肾储备能力下降期
89~60ml/min 氮质血症期
59~30ml/min 肾衰竭期
29~15ml/min 尿毒症期
15ml/min 尿毒症终末期
九、贫血分度 血红蛋白(HGB)
男 90-120mg/dl(轻度贫血)
女 90-110g/dl(轻度贫血)
89-60mg/dl— 中度贫血
59-30mg/dl—重度贫血
30mg/dl—极重度贫血
尿常规
项目 名称 参考值 简要意义 SG 比重 1.002~1.030 升高见于心衰、高热、脱水及急性肾炎等。降低见于过量饮水、慢性肾炎及尿崩症等。 PH 酸碱度 4.6~8.0 升高见于碱中毒等。降低见于酸中毒等 LEU 白细胞 阴阴阴阴 WBC、DC 中性粒细胞
杆状核1%-5% 分叶核50%-70% 增多: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素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殖异常综合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0.5%-5.0% 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某些血液病、射线照射后,脾切除术后、传染病恢复期等。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嗜碱性粒细胞0%-1%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脾切除术后等。 淋巴细胞20%-40% 增多见于某些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等)
减少见于多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3%-8% 增多见于结核病、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单核细胞白血病、黑热病及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红细胞沉降率 ESR 男性小于15mm/h
女性小于20mm/h 增高:①生理性、运动、月经期、妊娠3月以上(直至分娩后3周)60岁以上高龄
②病理性:各种炎症。风湿热活动期、结核活动期、组织损伤及坏死持续2-3周,以肌梗死发病1周左右,恶性肿瘤,其它各种高球蛋白血症,稀血症(贫血),高胆固醇血症。
减低:主要见于红细胞增多症,血红蛋白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多症,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恶液质,抗感染治疗药物。
生化检测
检验项目 英文缩写 正常值范围 临床意义 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SGPT/ALT 0-40U/L 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引起的肝病肝细胞坏死。
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梗。
轻度增高,胆道阻塞性疾病 总胆红素 T-BIL 0~18.8umol/l 总胆红素增高,如肝细胞损害、肝内和肝外胆道阻塞、溶血病、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直接胆红素 D-BIL 0~68.4umol/l 参考总胆红素 总蛋白 TP 60~80g/l 血清总蛋白增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