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要点.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结绳记事 战国时期的著作《周易·系辞下传》中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汉朝郑玄的《周易注》中记载:“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4、原始图画、“图画文字”和契刻符号等汉字的萌芽形态中孕育了书法的审美基因: (1)、象形: “美感起源于形象直觉”(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汉字由原始图画进化为“象形文字”,而“象形”的实质是对具象事物的高度抽象,正是这种由具象而抽象的造字方式使汉字本身具备了艺术特质,从而为书法提供了审美载体。 (2)、线条:为书法成为一种线条组合艺术提供了母本. 原始图画、“图画文字”以及契刻符号的主要构成材料是线条,或为具象的轮廓线,或为指事性示意线,这些线条或刚劲,或柔美,或抽象,或简约,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3)、独立结构:为以后书法的结体、章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萌芽状态的汉字,无论是彩陶绘画,还是陶器刻符,其组合方式已是独立的结构。而在这相对独立的空间中,只要符合或象形或表意的前提,其线条组合可以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这就造成了汉字字体的变化多端. (二)书法的发端:诡异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书法艺术史的开端。到目前为止,出土最早的甲骨文距今已有3500年-3700年。 1、定义: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为我国商代的占卜文字,用刀直接刻在甲骨上。 3、甲骨文对书法的贡献:甲骨文书法具备了用笔(刀)、结体、章法三大要素。 (1)笔法:甲骨卜辞有些是先写后刻的,因此贞人刻写甲骨时使用的工具是笔和刀。从用刀上看,线条犀利挺直、瘦劲峭拔,筋骨分明,饱满而有张力,其刻法也不拘一格,体现了古人对线条极强的把握能力。正是古人创造出这些高度抽象的、有意味的线条,才使得书法与绘画区别开来。建立起了正锋顺笔这一笔法核心。 (2)结字:甲骨文字型总体上偏于瘦长,结构均衡对称而又变化多姿,为后来篆书、楷书的结体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章法:甲骨文基本上是随骨片之形状、大小取势,而其行款已很严谨,大多为竖行排列,竖行到底后,或向左或向右另起一行,与后世的书写行款基本相同,仅个别处稍有差异。布局疏散者错落有致,工整者严谨端庄,有天真烂漫、自然天成之美。 2、金文的发现: 在金文书法体系中的四大国宝。 (1)大盂鼎: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字,为西周青铜器中所少有。 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3)毛公鼎: 道光末年出于陕西省岐山县传清道光时期陕西宝鸡川司出土。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 ,结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 (4)虢季子白盘铭: 传清道光时期陕西宝鸡川司出土。是西周宣王时期青铜礼器虢季子白盘内底部有铭文八行字。长篇铭文不仅有史料价值,也是先秦书法代表作。其书法颇具新意,用笔谨饬(chì),圆转周到,一笔不苟甚有情致。这派圆转书风对后世影响深远。 3、金文对书法的贡献: (1)、笔法:线条饱满丰腴,点画鲜活。 (2)、字体:结体端庄,富有装饰性。 (4)、章法:图案意识。 (四)、古文字书法的最后一种——小篆 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 琅琊台刻石 (五)、楷书字帖的选定 1、颜真卿《多宝塔》 2、柳公权《玄秘塔碑》 3、欧阳询《九成宫礼泉铭》 4、钟繇的小楷 二、实践:楷书 四、作业: 楷书下列文字: 主 字 冰 冷 河 湖 谈 市 没 惜 扑 (2)散氏盘: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凤翔。散氏盘为西周后期厉王时代的青铜器,其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润而凝炼,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其“浇铸”感很强烈,表现了浓重的“金味”,因此在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泰山刻石 峄山刻石 (一)硬笔 美工笔 钢笔 圆珠笔 (二)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努、趯tì、策、掠、啄zhuó、磔zhé 」八划,(点、横、竖、钩、提、长撇、短撇、捺) 硬笔例字:点画 * * 第二课 一、理论 (一)、书法的萌芽:原始图画和契刻 现代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和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