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吡柔比星乳腺癌临床研究.ppt

发布:2018-12-20约9.84千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吡柔比星:相关研究介绍 乳腺癌 早期乳腺癌 辅助 新辅助 转移性乳腺癌 转移性乳腺癌:CPF vs. CEF 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 CPF CEF R 吡柔比星:30mg/m2 d1,8 5-FU:500mg/m2 d1,8 环磷酰胺:100mg/d po d3-16 q28d 表柔比星:30mg/m2 d1,8 5-FU:500mg/m2 d1,8 环磷酰胺:100mg/d po d3-16 q28d CPF (n=44) CEF (n=34) P值 ORR (%) 35 30 NS 中位OS (月) 17.9 16.6 NS 3级脱发 (n) 4 17 0.01 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 Tominaga T, et al. Biomed Pharmacother (France) 1989; 43:271-278. 转移性乳腺癌:FPC 研究设计 剂量调整 转移性乳腺癌 未有任何针对转移性疾病的化疗 双侧可测量病灶 ECOG(ZPS)?3 完整器官功能 既往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需未接受过蒽环类 FPC 5-FU:500mg/m2 d1,8 吡柔比星:50mg/m2 d1 环磷酰胺:500mg/m2 d1 q21d 允许剂量调整 Dhingra K, et al. Clin Cancer Res 1995; 1:691-697. 程度 药物(mg/m2) -2 -1 0 +1 +2 环磷酰胺 300 400 500 550 600 吡柔比星 30 40 50 55 60 5-FU* 300 400 500 550 600 *第8天重复相同的剂量 Dhingra K, et al. Clin Cancer Res 1995; 1:691-697. N=42 可评价 (%) 95 中位年龄 (范围) (岁) 56(26~78) 种族:白/黑/西 (%) 72/15/12 绝经状态:前/后 (%) 30/70 ZPS:0/1/2/3 (%) 20/37/35/8 既往全身治疗:无/内分泌/免疫/化疗 (%) 50/42/8/5 既往胸壁放疗:是/否 (%) 30/70 转移部位数:1-2/3-4/?5 (%) 28/40/32 转移部位:内脏/骨/软组织 (%) 85/12/2 激素受体 (%) ? ER+,PR+/ER+,PR- 15/15 ER-,PR-/未知 25/45 转移性乳腺癌:FPC – 患者特征 转移性乳腺癌:FPC – 疗效与生存期 疗效 N=40 肿瘤缩小50% 62% CR 10% 肿瘤缩小50% 22.5% 肿瘤缩小25% 2.5% 中位至缓解时间 2个月 中位生存期 16个月 Dhingra K, et al. Clin Cancer Res 1995; 1:691-697. 中位OS (月) 有缓解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长于无缓解患者 转移性乳腺癌:FPC – 不良事件 剂量调整 剂量调整 22例患者需要减量,共114个周期(95例减少至-1级剂量,19例减少至-2级剂量) 2例患者可增量,共24个周期(10个周期增加至+1级剂量,10例增加至+2级剂量) Dhingra K, et al. Clin Cancer Res 1995; 1:691-697. 毒性 (%) 1级 2级 3级 4级 恶心/呕吐 20 65 12 腹泻 20 15 口炎 20 45 2 脱发 30 60 感染 8 35 2 2 全身乏力 18 32 8 粒细胞减少 15 85 血小板减少 10 22 28 12 转移性乳腺癌:FPC – 心脏毒性与吡柔比星剂量 Dhingra K, et al. Clin Cancer Res 1995; 1:691-697. 吡柔比星是一种有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 蒽环类药物,疗效及毒性与多柔比星相似 研究结论 活检评分 累计吡柔比星 剂量( mg/m2) 患者 数量 临床CHF LVEF? ?1.0 1.1-1.9 1.9 ?350 17 0 0 351-450 6 0 3 1 451-550 7 2 4 3 551-650 4 1 3 4 651-750 2 1 2 1 751-850 3 0 0 1 850 1 0 0 1 0.6 0.5 0.4 0.3 0.2 0.1 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吡柔比星累积剂量 (mg/m2) CHF发生率 吡柔比星的总体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主要为粒细胞减少,平均最低值在14天,第21天恢复 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少见 心脏毒性低于多柔比星 急性心脏毒性主要为可逆性心电图变化,如心律失常或非特异性ST-T异常 慢性心脏毒性呈剂量累积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