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定稿(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doc

发布:2017-08-10约1.1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卢龙镇中学 七 年级 生物 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张洁 主讲教师: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描述消化系统不同部位的吸收能力,说出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 技能目标 提高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小肠结构的观察和功能的分析,逐步确立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小肠结构的观察和分析,理解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的营养物质进入人体的取向,理解人体合理膳食的必要性 多媒体教学法 课前 准备 教师 实验材料的准备:猪的小肠、人的小肠壁切片、放大镜、显微镜、培养皿、剪刀等。教学幻灯片:小肠绒毛结构模式图、消化道不同器官的吸收功能图(表) 学生 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纸和笔。 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今天早饭大家都吃了些什么? 学生踊跃回答:牛奶、稀饭、油条、面包、拌黄瓜等。 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二.自学教材 合作探究 ⑴什么是吸收 ⑵ 消化道不同部位分别有什么吸收功能 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否都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 ⑷消化道吸收营养成分的主要场所在哪里?为什么小肠的吸收功能如此强大 ⑸ 解释分析便秘的原因。 ⑹营养物质如何被人体吸收? 四.互动交流 得出结论 口腔食道:基本没有吸收有功能 胃:吸收少量水 无机盐 酒精 小肠:吸收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 脂肪酸 大部分水 无机盐 维生素 大肠:吸收少量水 无机盐 部分维生素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成分的主要场所 小肠很长,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突起—小肠绒毛。小肠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小肠绒毛及内部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营养物质很容易通过这层细胞进入循环系统,随血液运往全身各处。 2.在大肠内存留时间过长就变的干硬,不易排出。 五.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一)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健康问题: 1、肠炎病人为什么消瘦? 3、喝酒为什么伤胃? 学生回答:蛋白质、糖类、维生素、脂肪、无机盐、水。 讨论后回答: 1.肠炎病人小肠运动过强,导致吃进的食物不能彻底消化就被排除体外,既是消化了的营养物质也不能全部吸收,所以,吃的再多,也不易胖起来。 2.酒精主要在胃内被吸收。 板 书 设 计 第三节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一.小肠适合吸收的结构特点: 1、环形皱襞 增大吸收面积 2、小肠绒毛 3、壁薄 物质易通过 二.营养物质的利用 教 学 反 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