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物质的吸收.pdf
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
第七节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吸收部位
◆口腔和食管:几乎无吸收
单胃动物少量水分、无机盐
胃
反刍动物VFA、CO2、水分、无机盐
◆小肠:能力最强、种类最多,是主要部位
◆大肠:吸收水和少量物质
一、吸收部位
小肠特点
◆①长度大,停留时间长
◆②有肠绒毛,吸收面积大。
◆③运输条件好,毛细血管,
淋巴管丰富
◆④食物已彻底消化
二、吸收的机制
被动转运滤过、扩散、渗透
主动转运需载体、ATP
入胞和出胞
三、吸收的机制
(一)糖的吸收葡萄糖
淀粉酶双糖酶
食物中的淀粉麦芽糖单糖
管腔侧
++
◆以Na-载体-葡萄糖复合物形式,与Na同向转
运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内;
管底侧
◆葡萄糖通过易化扩散方式进入血液,Na+则由钠葡萄糖
泵转运至细胞间隙。
∴继发性主动转运
三、吸收的机制
(二)蛋白质的吸收蛋白酶
氨基肽酶
吸收机制: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新生儿还可通过胞吞作用吸收多肽氨Na+○
和蛋白质,故可从母乳中吸收抗体,基
酸
转
产生被动免疫。运
系
统
◆未消化完全的蛋白质也可微量吸收,
但无营养作用,相反,可作为抗原
引起过敏反应。
三、吸收的机制
(三)脂肪的吸收
机制:被动混合微胶粒
途径:淋巴长链脂肪酸(中、短链脂肪酸)
途径为主
甘油一脂
甘油三脂
胞吐
乳糜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