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有机化学复习资料按章节排序.doc

发布:2017-08-08约5.57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烯烃 CH2==CH2 SP2杂化,共面 构造异构 :异构体数目比同数量C的烷烃多;因双键位置不同称位置异构 一异构 ∵双键∴不可旋转(若旋转则反式可以转化为顺式) 顺反异构 双键C上分别接有不同的原子或基团 ,至少有连个基团相同。 (如图1) 二命名 (图1) (图2) 1.系统命名 a.选取包含双键的主链 b.双键的位次最低,以编号小的一侧C表示 c.双键的位次写在母体前 如:2-乙基-1-甲基 D“顺反”写在开头 如:顺-2-丁烯 Z/E命名法: a.优先基团:①原子序数,同位素质量数大的。 ②如果第一个原子序数相同,则比较第二个原子 ③不饱和基团,可看作是与两个或三个相同的原子相连。 b.取代基按照次序规则依次列出,再按优先基团后列出原则书写命名:异丙基 异丁基丁基丙基乙基甲基 c.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侧,为Z构型,在相反侧,为E构型。可用于所有具有顺反异构的烯烃。 三.化学性质 1.π键电子受原子核束缚小,流动性大,易极化,活泼 2.亲电试剂:可接受电子,带有正电荷或有空轨道,即路易斯酸。 3.正碳离子中间体:C原子带+电荷 (与其相连的烃基可以分散其所带正电荷,使其能量更低,更容易形成 (中间体为环状的鎓离子或链状的正碳离子取决于这俩种的相对稳定性,如质子半径。 稳定性排序:(图3) 由所连烃基的数目分为: 叔30 伯20 仲10 甲基正碳离子 4. 亲电加成反应:①亲电试剂极化,σ+和σ- (π电子受到亲电试剂(主要为σ+)进攻,π键断裂,两侧C加上亲电试剂(σ+)并形成σ键,即形成正碳离子中间体 (亲电试剂(σ-)加到另一侧C上。 包括与卤素、卤化氢、水、硫酸的反应,其中H2SO4 —H和 —OSO2OH(硫酸氢) 5.诱导效应(I):(电负性差——极化 (静电诱导,效应有限传递 (以C—H键为标准,C—X中电负性比H大的电子云偏向X,为吸电子基团(-I) —NO2—OCH3—C6H5 反之为斥电子基团(+I) —CH3 6.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第一步还包括了烯烃的极化,极化 后两者异性电荷相吸引,导致σ+加在到连氢较多的双键碳上。可由4和5解释。 7.双键上连接越多的取代基越稳定;反式比顺式稳定 ∵空间位阻 8.过氧化物效应(反“马”式加成 、自由基加成):(其反应机制与4相似,只是离子型改为了自由基,并且卤素加到连氢较多的双键碳上。自由基稳定性与正碳离子相似(图3)。 (不同在于:试剂并非由于自身极化,而是R-O-O-R生成的自由基RO·引发 9.还有自由基聚合反应、氧化反应包括高锰酸钾氧化、臭氧氧化、环氧化反应 隔开二烯烃、累积二烯烃 1 2 3 4 四.共轭烯烃 共轭二烯烃 :两个双键中间隔一个单键,如:1,3丁烯烃H2C=CH—CH=CH2 (各C原子均为SP2杂化,有P轨道,其上各有一个电子 (C1--C2 C3--C4之间重叠 ,且C2--C3之间也重叠,∴形成共轭π键。 (其键长和电子云密度均平均化∴能量降低 ④P-π共轭:π键 与 相邻原子上的与π键相平行的p轨道发生的共轭,还有σ-P、σ-π超共轭 ⑤共轭效应:电子效应通过π电子的运动,沿共轭链传递,强度不变【与诱导效应不同】 ⑥化学性质:a有单烯烃的性质,氧化、 加成【1,2-加成】, b H2C=CH—CH=CH2 极化时出现交替极化 ∴1,4-加成和1,2-加成同时出现。 较低温时以1,2为主且双键位于末端较为不稳定;较高温时以1,4为主且双键位于中间,更稳定。 c 1,4-加成有叫共轭加成,是共轭二烯烃的特征反应 炔烃 CH3=CH3 一结构 SP杂化、线性、各键短 位置不同:不饱和键尽可能小 二命名 (与烯烃相似 (同时有三键和双键时 位置相同:先烯后炔 三化学性质 (与烯烃相似(与卤素、卤化氢、水加成) (弱酸性【烯烃无酸性】 芳香烃 含苯环 苯及其同系物(H被烃基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