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理论丶产业政策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再论苏北新型工业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优势理论丶产业政策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再论苏北新型工业化
一一再论苏北新型工业化
叶克林
内容提要 江苏区域商北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缩影。选择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的中长期战略,需要不失时机加快苏北欠皮达地区工业化进程。 为此,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系列研究课题,首先
简述了苏北工业化研究的源起与意义,继而在广泛借鉴国内外学术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了自身的研究
进展,最后提出了苏北工业化研究的后续设想。 文中强调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迅猛皮展与社会转型跌岩起伏
的新形势下,推进苏北欠发达地区工业化,有必要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不仅需要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
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经济学学科内部的综合研究,而且需要经济学与社会学、公共管理等不同专业的跨学
科综合研究。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但又富有创新潜力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区域工业化欠发达地区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公共政策
2∞1 年以来,在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发改
委、江苏省社科院、淮安市政府、宿迁市政府、连云
港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围绕..苏北欠发达地区工
业化;研究主题,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多学科、跨部
门合作并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服务于公共政策咨
询的大型综合性实证研究项目①。为了不断提高
;苏北欠发达地区工业化;的研究水平,有必要进
行学理层面的再度深入研讨②。
研究意义:探索欠发这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江苏区域南北发展不平衡,既是中国东中西
部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缩影,也是沿海经济发达地
带内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一个共同现象,诸如浙
江的..浙西;、山东的..鲁西南;、广东的;粤北;。苏
北区域由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 5 个省辖
市组成,共包括 14 个市辖区和 26 个县(市) ,其地
理幅员和人口规模,堪称江苏的;半壁江山;, 2∞2
年末分别为 5.24 万平方公里和 3194.76 万人,分
别占江苏全省的 51. 1% 和 47.3 0/0 。但从经济发
展水平看,广土众民的苏北又是江苏的欠发达地
区。据统计, 2∞2 年末苏北 GDP、财政收入分别
仅占全省的 23%和 14%;人均 GDP 为 7634 元,分
别是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 53%和 95.6% ;人均
财政收入刷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 30%;城镇居
·本文根据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欠发达地区工业跨越式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江苏省宿迁市;工业突破;战略案例研究}
(项目编号为 BR2∞2037)结项报告;说明;修改而成。
86
民可支配收入 738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476 元;
人均储蓄额 3刷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 32%。与
苏南相比,苏北人均 GDP 相差 3 倍,人均财政收
入相差 15 倍,人均储蓄存款相差 7 倍;与中国西
部相比,苏北人均财政收入少 1∞元以上,人均支
出少近 5∞元。其中更令人震惊和不安的是,
2002 年末,作为苏北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宿迁市
人均 GDP 只有 4823 元,约折合 583 美元,而联合
国最新发布的世界绝对贫困线是人均收入 580 美
元。由此可见,苏北欠发达地区业已成为制约江
苏经济起飞;沉重的翅膀; 。
从统筹江苏区域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的角度分
析,广土众民、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的苏北,既
是江苏未来发展障碍之所在,也是江苏未来发展
潜力之来源。面对新世纪国际竞争、省际竞争日
趋激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作为东部沿
海经济发达省份和力争实现;两个率先;的江苏,
迫切需要推进苏北区域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新
突破。 为此,世纪之交,江苏省委、省政府在继续 j
大力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既定战略的基础上,进
一步提出了;区域分类指导;的工作方针,制定了
《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北地区发展的意见},明确提
出怕以工业化为主导,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放
开摘活多种所有制经济为突破口,力加日快工业化进
程
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为龙头,加快苏北工业化进
程; 。 系统开展苏北欠发达地区工业化研究,不仅
对于江苏在形成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协调发
展新格局的基础上力争实现;两个率先而且对
于探索解决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带中欠发达
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乃至中国东西部关系问题,
均具有重要深远的理论与政策意义。
研究进展:从明确工业化导向到
关注非经济影晌因素
明确主张将工业化作为苏北欠发达地区经济
发展的后续动力,并不意味着理论研究上的大功
告成。 因为,工业化已是学术界一个;古老的话
题;。 除了浩如烟海的相关文献之外,早在 20 世
纪 80 年代;苏南模式;迅速崛起并名震中外之时,
苏北乃至全国广大欠发达地区就曾因集体经济底
子薄、乡镇工业基础差而普遍感叹;‘苏南模式#039;好
看而不好学
事跑细}4.5
式;、;珠江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