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氮素与氮肥……3土壤钾素与钾肥.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 土壤钾素与钾肥 地壳中钾的含量(平均)约为2.3%,大部分土壤含钾量为0.5%~2.5%,平均为1.2%。红壤、砖红壤等风化强烈,是含钾量最低的土壤种类。 ? 分为矿物态钾、缓效态钾以及速效态钾 (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 1. 矿物态钾 占全钾量的90%~98%,存在于微斜长石、正斜长石和白云母中,以原生矿物形态分布在土壤粗粒部分。 2. 缓效态钾 约占全钾量的2%,最高可达6%。主要为晶层固定态钾和存在于次生矿物如水云母和以及部分黑云母中。 3. 速效性钾 占全钾的l%~2% 其中 交换性钾约占90% 水溶性钾约占l0% 3. 施用 (1) 方法:可作基肥、追肥施用,不宜作种肥。 三、 钾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 一、土壤供钾能力与钾肥的分配 土壤供钾水平是指土壤中速效性钾的含量和缓效性钾的贮藏量及其释放速度。 在供钾水平较低时,钾肥的肥效才明显表现。 二、作物需钾特性与钾肥肥效 四、肥料配合与钾肥肥效 钾与氮、磷配合,利于肥效的充分发挥 一定P水平下,N、K配施时,植株体内K2O/N比值增高,而可溶性非蛋白质氮占全氮的比例降低,说明NK配合施用可以促进水稻对N、K的吸收及其在体内保持一定的平衡,也促进了N在体内的转化和蛋白质合成。 (2) 含有效钾素较多的有机肥料用量高时,可少施或不施化学钾肥。 影响土壤供钾能力的因素: 1. 土壤速效钾含量 2. 土壤缓效钾贮量及其释放 速率 3. 土壤质地:施肥后,砂质土肥效较快,但不持久 在生产上,应将钾肥优先分配在缺钾的砂质土壤上。 水溶性钾 交换性钾 缓效性钾 矿物态钾和 有机残留物 强度 容量 快 慢 很慢 (一)作物种类对钾的要求 作物对钾的要求 钾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关系密切 果树:香蕉、葡萄等 吸钾能力较强 较少 禾谷类作物、禾谷类牧草 钾均有多方面的功能 较 多 叶用作物:烟草、茶、桑等 钾能促进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豆科作物:大豆、花生等 油脂是由碳水化合物转变而来的 油料作物:芝麻、油菜等 钾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关系密切 喜钾作物:薯类作物 纤维作物、糖料作物 原因 需钾情况 作物种类 -SOP +SOP 钾素对薯类作物的影响 同一作物,不同品种需钾不同,如水稻: 矮秆高产良种高秆品种 粳稻籼稻 杂交稻常规稻; 晚稻早稻 (二)作物不同生育期对钾的需要 一般作物钾的临界期在苗期,因此钾肥一般用作基肥,特别是生育期短的作物。 如果基肥、追肥分开施,追肥应在最大需钾期前尽早施入。 (三)作物根系特性与钾肥施用 1. 须根作物从土壤中吸取的钾比直根作物的多 因为钾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钾离子的扩散也很慢,所以根系吸钾的多少,首先取决于根量及其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2. CEC小的根,吸收一价阳离子较多, CEC大的根吸取二价阳离子较多 例如,禾谷类作物根的CEC只有双子叶植物的 1/3~1/5,但吸钾能力较双子叶植物的强; 双子叶作物中,大豆根系的CEC较大,其吸钾能力较弱,因此,施用钾肥的效果良好。 基肥、追肥、根外追肥、盖种肥 宜各种土壤 大多数作物 草木灰 基肥、追肥、种肥、根外追肥 不宜用于还原性强的土壤 各种作物,尤其是喜硫植物 硫酸钾 基肥、追肥 不宜用于盐(碱)土 一般作物 不宜忌氯作物 对于纤维作物效果较好 氯化钾 施用方法 土壤 作物 钾肥品种 三、钾肥种类的合理分配 钾肥品种的合理使用 * 一、土壤中的钾素含量和形态 (一) 含量 我国地域性分布规律:由北向南、由西向东渐减, 西 北 南 东 渐减 渐增 东南地区土壤多缺钾。 (二) 形态 钾的晶格固定作用:有些次生粘土矿物晶层(主要为2:1型粘土矿物)吸水膨胀,使半径与晶格孔隙半径相当的K+进入晶格的孔穴中,而当失水以后晶层收缩,落入孔穴中的K+较难回复到自由状态,这种现象称为钾的晶格固定作用。它难以与其它离子产生离子交换,所以是非交换性钾。 速效性钾是植物可以利用的形态 (三)土壤中钾素的转化 矿物态钾 缓效态钾 交换性钾 有机体中的钾 水溶性钾 风化 风化 分解 生物固定 生物固定 解吸 晶格固定 吸附固定 作物残茬、厩肥 化学钾肥 缓效性钾矿物 土壤中有效钾 钾肥的当季利用率约为40%~70% 土壤中有效钾增加和减少的途径: 作物吸收 淋洗损失 迳流损失 固定 第三节 钾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最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