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海南宁夏卷.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7年海南宁夏卷 林冲见差拨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人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E.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 解析』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一般罪人”来“看觑他”,介绍了管营、差拨“诈人钱物”的情况,并告诉了他应对的方法。作者设计这一情节,是极具匠心的,这一情节设计起有多方面的作用。第一,小说塑造人物,必须要将人物置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犯人对牢营情况的介绍,作者可以快捷而巧妙地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第二,情节的设计贵在前呼后应,贵在显出波澜。通过犯人对牢营情况的介绍,作者巧妙铺垫,制造悬念,让读者产生阅读预期,当后文再作具体描写时,情节就会产生一些波澜,富有戏剧效果。当然,这—情节设置对人物的刻画也能起有积极的作用。不过,如能从“交代环境”和“巧设铺垫”两个层面回答,就能把握此题的关键。 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第一问: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第二问:①对比法。 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小说第一段通过“一般罪人”的介绍,读者就先行了解了差拨“诈人钱物”的个性。 第二段差拨一上场,不见林冲拿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一顿臭骂,其不可一世、仗势欺人的嘴脸暴露无遗。待林冲献上五两银子,他竟无耻地问:“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其诈人钱物的本性可见一斑。等林冲又取出十两银子托他送给管营后,差拨立马改变了态度,对林冲又是夸奖,又是许诺,其势利小人的面目表现得极为充分。将差拨的这些性格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就可以获得第一问的答案。 小说在描写差拨这个人物时,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这一手法的运用鲜明而富有表现力。不见林冲拿钱出来,差拨满脸淫威,对林冲又是辱骂又是恐吓,“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 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威胁说:“教你粉身碎骨。”得到林冲的银两后,立刻满脸堆笑,夸林冲是好男子,“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并为其出谋划策,安排轻松差事。 作者运用漫画式笔墨,在鲜明的对比中,将差拨这一势利小人的个性刻画得栩栩如生,字里行间含有浓郁的讽刺意味。 47.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8分) 此处的“身份”或许是指其实在的身份,实际上更是指其特有的性格乃至独特的心理状态。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身份性格往往决定了他的言行举止。优秀作家都善于以人物的言行描写来反映人物的身份性格。金圣叹从这一描写林冲动作表情的句子中感受到了这一点,并评点了出来。 作为配军的林冲,投入牢营后不得不遵守牢营的规矩,加上其行事一贯谨慎小心,生性有些软弱怕事,遇事总想息事宁人,所以,冷静对待差撞的辱骂,等其发作过了,再陪笑献上银两,正是林冲谨慎小心性格,逆来顺受的必然反映。 林冲曾是禁军教头,虽入牢营,还有一帮上流社会的朋友关照,林冲对日后的前程还是抱有幻想,对高太尉等人的陷害没有清醒的认识,所以,他遇事还是能忍则忍,面对差拨的淫威,他始终抱着隐忍顺从的态度。此处的描写恰是这种心理的写照。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