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蛋白质类药物的分离纯.ppt

发布:2016-09-11约3.86千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核糖核酸酶可逆变性 定 义:加入大量中性盐以破坏Pr的稳定因素并 使从溶液中沉淀析出的现象。 原 理:破坏Pr两个稳定因素:水化膜和电荷层。 中性盐:(NH4)2SO4;Na2SO4;NaCl等。 优 点:Pr不变性,常用。 定义: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向着所带电荷相 反方向泳动的现象叫电泳。 原理: ● Pr分子在溶液中可带净负电荷或净正电荷,可在电场中移动。 ● 不同Pr分子携带电荷量不同,分子大小也 不同,故在电场中泳动速度不同,可彼此分离。 A.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 ? 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电泳方法。 聚丙烯酰胺凝胶机械强度好,有弹性,透明, 化学性质稳定,对pH和温度变化小,吸附和 电渗作用小,是很好的电泳支持介质。 丙烯酰胺——单体 N,N’-甲叉双丙烯酰胺——交联剂 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主要特点 板状电泳 B.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泳 SDS的作用原理 阴离子SDS能与蛋白质结合。 当SDS总量为蛋白量的3~10倍、且SDS单位浓度大于1mol./L时,两者的结合是定量的,每克蛋白质约结合1.4克SDS。 蛋白质分子结合SDS后,所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其原有电荷量,从而消除了不同种类蛋白质间电荷负荷的差异。 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当蛋白质分子量为17,000~165,000时,复合物电泳迁移率与蛋白质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lgMW=lgK-bm MW —— 蛋白质分子量; m —— 相对迁移率; K —— 常数; b —— 斜率 。 ③ 凝胶色谱 凝胶层析原理 凝胶颗粒内部具有多孔网状结构,被分离的混合物流过层析柱时,比凝胶孔径大的分子不能进入凝胶孔内,在凝胶颗粒之间的空隙向下移动,并最先被洗脱出来;比网孔小的分子能不同程度的自由出入凝胶孔内外,在柱内经过的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最后被洗脱出来。 凝胶色谱分离 凝胶色谱分离的应用 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分离纯化 分子量的测定 分级分离 溶液浓缩 平衡常数的测定 细胞及颗粒的分离 分子量的测定 蛋白质通过凝胶柱的速度,即洗脱体积与其分子量有关: ④ 离子交换色谱 定义: 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支持物,将带有不同电荷的Pr进行分离的方法。 分类:阳离子交换树脂,如羧甲基纤维素等, 阴离子交换树脂,如二乙基氨基乙基纤维素 ⑤亲和层析法 亲和层析的特点 纯化效率极高:亲和层析由于配体与待分离物质进行特异性结合,所以分离提纯的效率极高,提纯度可达几千倍 。 SDSseparates proteins by MW 十二烷基硫酸钠 利用生物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差异,进行层析/色谱分离的方法。 凝胶层析介质主要是以葡聚糖、琼脂糖、聚丙烯酰胺等为原料,通过特殊工艺合成的层析介质。目前已成为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制药在研究和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分离介质。 凝胶层析介质是惰性球状凝胶颗粒,内部为多孔网状结构,形成很多孔穴。 洗脱体积 LogM=k1-k2Ve (Ve为洗脱体积) 先测得几种标准蛋白质的Ve,并以其分子量对数对Ve作图得一直线,再测出待测样品的Ve,查标准曲线即可确定分子量。 LogM A B C LogM测 V测 原理:带正电荷多的Pr与树脂结合较强,而带正电荷少的Pr与树脂结合则较弱。用不同浓度的阳离子洗脱液,如NaCl溶液进行梯度洗脱,通过Na+的离子交换作用,可以将带有不同正电荷的Pr进行分离。 带正电荷多蛋白紧密结合 带负电荷多蛋白流过层析柱 阳离子交换树脂工作示意图 离 子 交 换 色 谱 柱 层 析 琼脂糖凝胶 连接臂 蛋白质分子 配体 蛋白质 蛋白质和配体复合物 交联试剂 载体 配体 载体与配体交联体 杂质 杂质 游离配体 亲 和 色 谱 * 四.生物药物的制备 3.蛋白质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生产过程 上游构建 (基因工程) 发酵生产 (发酵工程) 纯化制备 ● 来源:微生物细胞、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 分离和纯化过程都必须在温和条件下进行。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产物特性 作用 等电点 决定离子交换种类及条件 相对分子量 选择不同孔径的介质 疏水性 与疏水、反相介质结合的程度 生物特异性 决定亲和配基 溶解性 决定分离体系及蛋白浓度 稳定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