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族元素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附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一化学同步检测十四
卤族元素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Cl 35.5 S 32
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6分)
1.大气或饮用水被污染时,可能引起人的牙齿、骨骼变酥,引起这种污染的元素是()
A.氯 B.氟 C.汞 D.溴
答案 B
2.欲将氯化钠、沙子(主要成分为SiO2)、碘三种物质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分离,最科学的操作顺序是()
A.溶解、过滤、加热(升华)、蒸发(结晶)
B.加热(升华)、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升华、溶解、蒸馏、结晶
D.溶解、结晶、过滤、升华
答案 B
解析 加热使碘升华,分离出碘;加水溶解,过滤,分离出不溶物沙子;最后将溶液蒸发,析出晶体NaCl。分离物质的原则是:各成分不能在分离过程中有所损失。若先溶解,则碘也会溶解一部分。
3.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
A.颜色相似
B.都是双原子分子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7
D.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
答案 C
解析 同主族元素的性质相似,主要是由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卤素单质的性质,与F2Cl2Br2I2的变化规律不相符的是()
A.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C.单质还原性的强弱 D.与水反应的程度
答案 C
解析 卤素单质氧化性顺序为F2Cl2Br2I2,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水反应的程度都是判断氧化性强弱的判据。
5.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加入1.5 mol氙气和7.5 mol氟气,于400 ℃和2 633 kPa下加热数小时,然后迅速冷却至25 ℃,容器内除得到一种无色晶体外,还余下4.5 mol氟气。则所得无色晶体产物中,氙与氟的原子个数比是()
A.1∶2 B.1∶3 C.1∶4 D.1∶6
答案 C
解析 根据氙气为单原子分子,氟气为双原子分子,氙和氟反应的原子数分别为n1\,n2,则n1∶n2=1.5 mol∶(7.5 mol-4.5 mol)×2=1∶4。
6.下列有关实验可行的是()
①可用倒扣在NaOH溶液上面的漏斗装置吸收残余的Cl2②混入KI溶液中的KHCO3可滴加盐酸除去③碘升华形成的污迹可用热的浓盐酸洗去④制Cl2后的黑褐色污迹可用热的浓盐酸洗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KI溶液中混有KHCO3,如果滴加盐酸可除去KHCO3但同时引入杂质KCl,应加入适量氢碘酸。浓盐酸不能溶解I2,正确为加入NaOH溶液或加入乙醇。
7.方志敏烈士生前在狱中曾用米汤(内含淀粉)给鲁迅先生写信,鲁迅先生收到信后,为了看清信中内容,可使用的化学试剂是()
A.碘化钾 B.溴水
C.碘酒 D.碘化钾淀粉溶液
答案 C
解析 根据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这一原理,鲁迅先生使用的化学试剂是碘酒(碘单质的酒精溶液)。
8.标准状况下,一充满氯气的试管插入水中,足够长时间后,试管内溶液液面稳定,则试管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溶质不向试管外扩散)()
A.0.044 6 mol·L-1 B.0.089 3 mol·L-1
C.0.178 6 mol·L-1 D.0.022 3 mol·L-1
答案 C
解析 Cl2+H2OHCl+HClO,2HClO2HCl+O2↑,即1 mol Cl2溶于水后,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生成2 mol HCl和0.5 mol O2,气体体积减少一半,故c(HCl)= =0.178 6 mol·L-1。答案选C。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30分)
9.若用X代表F、Cl\,Br\,I四种卤族元素,下列属于它们共性反应的是()
A.X2+2NaOHNaX+NaXO+H2O
B.X-+Ag+AgX↓
C.X2+H2OHX+HXO
D.2Fe+3X22FeX3
答案 A
解析 A选项正确;B选项,AgF是可溶于水的化合物,不能得到沉淀,故F-例外;C选项,2F2+2H2O4HF+O2,F2例外;D选项,Fe+I2FeI2,I2例外。
10.2005全国高考理综Ⅱ,8 下列单质中,最容易跟氢气发生反应的是()
A.O2 B.N2 C.F2 D.Cl2
答案 C
解析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和H2发生化合反应。题给四种物质中,F非金属性最强,F2在冷暗处遇H2就能发生爆炸。
11.有一种碘和氧的化合物可以称为碘酸钾,其中碘元素呈+3、+5两种价态,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I2O5 B.I3O5 C.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