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吕梁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

发布:2017-08-18约4.3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吕梁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土地是人类的立足之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具有多功能的利用价值。 土地利用是人类作用于大自然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必须科学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深刻把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要求,充分认识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农村土地特别是耕地保护的形式日趋严峻。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预期将达到14.5亿,2033年前后达到高峰值15亿左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护有一定数量的耕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也需要大力加强对其生态功能的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保护。同时,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将不可避免的占用部分耕地,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也需要调整一些耕地。但是,耕地后备资源少、生态环境约束大,制约了我国耕地资源补充的能力,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式。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土地利用问题的有利条件。从土地利用现状看,我国建设用地利用总体粗放,节约集约利用空间较大,为统筹保障科学发展与保护耕地资源提供了基础条件,从国际背景看,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从国内环境看,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主法制和整治文明的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 展望未来,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必须从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这一社会现实没改变出发,正确把握科学发展与资源配置的密切联系和内在规律,本着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立足保障科学发展,增强土地资源危机意识,树立全民节地观念,妥善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积极探索土地利用新模式,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套用国土部的相关文件我们进行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为更好的了解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为城市建设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实习期间,我对吕梁市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如下: 一、地理位置及土地总面积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西部,地处黄河中游,属我国黄土高原东部,与本省的晋中市、忻州市、临汾市及陕西省的榆林地区为邻。其东傍汾水,西濒黄河,北起兴县燕子山,南至石楼县风尾山;市境南北长约220公里,东西宽82~133公里;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0°22.2′~112°19.45′、北纬36°43.87′~ 36°43.9′,土地总面积为21132.71平方公里。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农用地现状 2000年,全市农用地面积为1486421.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0.3%。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 1、耕地 耕地589475.71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39.6%。 2、园地 园地15111.07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 3、林地 林地666866.66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44.9%。 4、草地 草地66457.35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4.5%。 5、其他农用地 其他农用地148510.97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0%。 (二)建设用地现状 2000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为79402.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8%。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 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2073.29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90.8%。 2、交通运输用地5107.47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4%。 3、水利设施用地2221.38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8%。 (三)未利用地现状 2000年,全市未利用地面积为547447.4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9%。包括:未利用土地和其它土地。 三、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 1、山地丘陵为本市土地的主体。 2、 优质耕地资源紧缺。 3、 水土流失严重。 4、降水少且分布不均,土地干旱缺水 5、化学物品用量增加,农业环境破坏严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