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

发布:2017-04-10约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摘 要:根据2014年北京市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对该区土地资源的数量、结构、分布、现状等方面的分析,在分析土地利用情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揭示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北京市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保障,是影响一国发展乃至社会文明的基本要素,它将决定着区域内的经济、科技、城镇化、现代化等领域的改革方向。随着现代社会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利用,最终会导致一系列的土地利用问题。因此要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研究区概况   北京市我国的首都,其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隅,东与天津市相邻,北、西、南被河北省包围。纬度位置为东经115.7°―117.4°,北纬39.4°―41.6°,东西宽160公里,南北最长170公里,东南距渤海约150公里。北京的山地面积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3,平原面积约占1/3,地势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   北京市土地总面积16410.54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0.17%。全市总计16个区县。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截止2014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51.6万人,城镇人口1859万人,乡村人口292.6万人,常住人口密度为1311人/平方公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二、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土地利用数量分析   据2014年北京市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北京市土地总面积为1641054公顷,其中耕地219948.76公顷、园地135103.71公顷、林地737542.89公顷、草地85139.49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8378.65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02939.1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7006.28公顷、其他土地 34557.11公顷。农用地所占面积最大,是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其中林地占到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4.96%,但是耕地面积仅占全市总面积的13.41%,可耕种的面积并不大;建设用地以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18.46%,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次之;其他土地面积不多,仅占2.10%,可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少。   (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由表1可知,2009-2014年间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在2种土地类型(即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用地近5年来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14年较2009年面积增加18147.38公顷,年变化率达到1.27%,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交通运输用地2009年末面积是44446.42公顷,至2014年末达到47006.28公顷,年变化率为1.15%,说明了北京市加大了对交通建设的力度。此外,耕地、园地、林地及水域等面积不同程度的减少了,说明在伴随着城镇化扩张的同时,耕地被占用以及农业结构的调整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可能减少了其数量,从而导致了比重下降。   (三)土地利用空间分析   北京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可分为4个区域,即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   1、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土地面积约为921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56%,是四区中占地面积最小的区域,其主要以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主。   2、城市功能拓展区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76%,是北京现代经济与国际交往功能的重要区域。用地类型以城镇建设用地为主,城市化水平较高。   3、城市发展新区农用地占比较大,其中以耕地为主,约占全区的22.97%,是北京基本农田保护的重点地区。其他土地面积比例也较高,是四区中面积最大的区域,说明了该区存在着较大的土地潜力。   4、生态涵养发展区占全市最多的土地面积,约为66.23%。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是北京林地和园地面积最大的地区。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所占比例是4区中最高的,达到 49.90%。   三、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二者矛盾日益突出   由前文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北京市建设用地持续增加,且其年变化率相对较大,新增用地一部分是由耕地转入,建设用地的增加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致使造成了人地关系日益紧张。   (二)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   经过多年的开垦,北京市后备土地资源的数量越来越有限,质量也越来越差,且后备土地资源大多分布在边远地区,开垦难度大。在考虑到生态保护的要求下,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今后北京市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会十分有限。   (三)土地环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