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美国的亚太多边安全偏好与行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 1期
FUDAN JOURNAL ( Social Sciences) No. 1 2010
p p
冷战 美国的亚太多边安全偏好与行为研究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教学研究部, 上海 201204)
[ ] 同单边军事部署和双边安全同盟一样, 多边安全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存在方式之
一。冷战 美国在亚太地区对多边安全具有偏好, 且存在需求, 因此积极参与和创设多边安全安排。这
体现了美国一种新的地区安全思路和逻辑, 即通过发展地区性多边安全构架来应对共同的安全挑战。
[ ] 美国 亚太地区 多边安全偏好 多边安全行为
冷战期间, 美国在亚太地区主要维持着/ 轴辐0模式的双边同盟体系, 基本上习惯于一对一的
双边安全行为。冷战结束 , 亚太地区涌现出各种多边形式的安全对话、合作、论坛与组织, 如东盟
地区论坛、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六方会谈、东北亚合作对话等。美国不但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多
边安全合作, 而且单独或共同创设了不少多边安全安排。到现在为止, 美国在亚太地区已经有十多
年的多边安全实践了。美国在冷战 通过多边途径介入亚太地区安全事务的行为值得进行专门性
的研究。
一、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存在方式
安全存在是美国力量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方式之一, 也是美国维护其在该地区的经济、政治、安
全等利益以及捍卫美国文化价值观念的主要手段。时至今日, 人们很难想象会出现这样一个情景:
亚太安全领域中的美国因素会从此消失。无论是对于美国和其他亚太国家的政策制定者还是亚太
国际关系的分析专家而言, 他们基本上不会认为美国会切断同亚太地区的安全联系。虽然一些亚
太国家在冷战结束之初一度担心, 美国力量撤出 亚太安全会出现权力真空, 但 来的事实证明,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相反, 冷战 美国竭力维持其单极霸权的主导地位, 从各个方面强化它在亚太
地区的安全存在。美国需要考虑的只是, 应该选择以何种方式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存在, 或者
说, 应当通过何种形式或途径介入亚太地区的安全事务。
传统上, 一国要实现它在另一国或某个地区的安全存在, 往往是先发动武力战争, 然 是侵占领
土和(或)实行殖民化政策。而冷战时期前苏联将东欧国家变为其/ 卫星国0是另一种安全存在方式。
就美国而言, 它不大可能采取战争方式、殖民化或类似前苏联的做法来维持它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存
在。如果从安全介入的形式来看, 那么美国可以选择三种方式来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存在。
第一种方式是单边军事力量部署。当前,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大体上呈三线配置: ( 1)
岛屿锁链) ) ) 东北亚、东南亚基地群。( 2)监控哨和中转站) ) ) 关岛、澳洲地区基地群。( )指挥
中枢和本土防御前哨) ) ) 夏威夷、阿拉斯加基地群。其中东北亚基地群由设在日本(包括冲绳)和
韩国的基地和设施组成, 控制着宗谷、津清、对马三个重要海峡, 是/ 岛屿锁链0的重要环节。美国
政府一直强调, 海外驻军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基础, 维持美国的前沿军事部署是实现美国重
[ ] 2009 04 18
[] 余建军, 博士,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讲师。
45
要国家利益的关键。前沿军事存在往往被认为能够为美国/ 提供一种低成本的保险政策, 从而既
¹
能保护和促进美国的地区安全利益, 又能防止出现地区不稳定局势0。 即便是克林顿政府在 1998
年的5东亚) 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6报告中提出了/ 不单是驻军0原则, 该报告仍然强调, 美国的驻
军在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 是对侵略的重要威慑因素, 往往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