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芬老师-Loxa教育网.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高雄縣汕尾國小 自編教材 汕尾漁村風情 林宣佑 整編 台灣 烏魚文化 結合汕尾漁村生活文化與經濟活動變遷,藉由冬至前後捕烏魚相關經濟文化活動,延伸出多元學習的觸角,結合文學,語言,歷史,自然科學等等,讓學生有在地的學習,實際的接觸,引發學習動機,刺激多元智慧。 教材目標: 1. 烏魚,中文名稱「鯔魚」,底棲類迴游性魚類。 2. 牠的體形圓長,頭背略扁平,頭部皮脂肪厚,體背呈 橄欖綠色,愈往腹部漸淡,腹部為白色,體側有6~7 條不明顯暗褐色帶。體長三十至八十公分,多生於鹹 淡水交界的河口。 3. 臺灣的烏魚,來自中國大陸北方沿海。 每年冬至前後十天,成熟的烏魚都會大批集結,洄游 南下西南部海域產卵,因此烏魚有「信魚」之稱。 烏魚(鯔魚)簡介 4. 烏魚生長的水溫為攝氏20度~23度。 產卵期的烏魚對海水溫度及鹽度特別敏感, 冬季北 方寒流一來,海水溫度會隨著氣溫下降,這時烏魚 群就會結隊南下,尋找適宜產卵海域。 當烏魚群隨著寒流南下,到達高雄縣沿海時,正是最 肥美、母烏魚卵巢最成熟且尚未產卵的時候,也是汕 尾漁民捕捉的最好時機。 烏魚(鯔魚)簡介 認識烏魚(鯔魚) 台灣傳統捕烏魚方法 烏藏網片捕烏魚法 烏藏網下方的網袋 利用網子圍住烏魚群,烏魚群受到驚嚇,會往下鑽,每片烏藏下方就有許多網袋,烏魚鑽進去就出不來, 台灣傳統捕烏魚方法 如果烏魚群數量多,就在烏藏圍網內或一角落,用掛底網協助捕撈,避免烏魚群破網逃逸,造成損失。 台灣傳統捕烏魚方法 1.利用網子圍住烏魚群,烏魚群受到驚嚇,會往下鑽,每片烏藏下方 就有許多網袋,烏魚鑽進去就出不來。 2.如果烏魚群數量多,就在烏藏圍網內或一角落,用掛底 網協助捕撈 ,避免烏魚群破網逃逸,造成損失。 台灣現代捕烏魚方法 二艘動力船 為一組,同 時下網包圍 魚群 巾著網捕烏魚 這一項技術在日治時期引進台灣,開始的巾著網使棉線,常常棉線腐爛破網造成烏魚群逃逸,一直到民國五十幾年使用塑膠尼龍繩漁網,網子堅韌漁獲量大,開始大量使用。 台灣現代捕烏魚方法 二艘船為一組,利用聲納搜尋魚群,找到魚群後,二艘船分開放出巾 著網包圍,最後二艘船並攏,開始用動力絞盤先從網下的線收網,形 成一個有底的碗狀圍網,最後將烏魚拉到漁船的貨艙冰存。 巾著網捕烏魚 台灣烏魚的養殖 1.養殖烏魚所需的魚苗,過去主要是捕撈海中天然苗種。 2.捕撈天然苗種是當烏魚苗,從產卵場迴游至河口淡水區 域時,用網具撈起(用三角的櫓網在岸邊撈捕小魚苗)。 3.現在已逐漸改以人工繁殖魚苗來供應。 1.漁塭養殖的烏魚,一般都是以孕卵烏魚為主, 目的就是要養的烏魚都能夠有烏魚子可收, 2.所以在飼養上就不同於野生的烏魚,所投的飼 料都是對魚體有利於產生烏魚子的配方, 3. 當北風開始吹起時,烏魚的卵巢就開始成長, 若以節氣的時間來說,就是從「白露」之後開 始懷孕生長,大約要經過兩個月或兩個半月的 時間成長,才會飽滿。 4.以黃先生的經驗,二齡魚大約可以達到3台斤多 重,正常情形下,烏魚子可達約5、6兩重,三 台灣烏魚養殖目的: 齡魚大約可以達到4台斤多重,正常情形下,烏魚子可達約7、8兩重;當然技術好烏魚成長好,烏魚子也可達約10兩多重。 台灣烏魚的養殖 一、整池與消毒:用怪手及堆土機確實去除污泥,將魚池整理乾淨。 使用石灰、茶粕,漂白粉來消毒池塘,避免病毒 傷害。 二、選苗與放養:選擇適當的魚種苗,才能達到養殖的高效益,分別 有天然種苗、人工繁殖種苗。放養至一定大小,再 進行分池,使魚群有足夠生活空間。 三、成長與生殖:依魚齡不同,加入適量的變性飼料0.5%~1.5%,在 魚溫變動激烈時期需減量甚至停料。若使用過量或 過高,會抑制魚體成長,劑量過低則雌性的轉換率 不佳。並使用生菌製劑、沸石粉等底質改良劑來防 止池水污染。 四、收 成:以二年或三年魚,卵巢發展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