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跨国公司.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际投资主体之: 第 三 章 跨 国 公 司 国际投资主体 第一节 跨国公司概述 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产生发展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运营 第一节 跨国公司概述 一、跨国公司概念界定 二、跨国公司的特点 三、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程度的度量 一、跨国公司概念界定 又称多国公司、国际企业、环球公司、宇宙公司等。 1、邓宁对跨国公司的定义 “跨国公司就是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并在一个以上国家拥有或控制从事增值企业的机构”。 突出强调多国这一地理概念,即在一个以上国家建有下属分支企业和机构的国际经营企业。但未考虑企业规模大小,市场势力强弱等因素。 2、按所有权标准对跨国公司的界定 是以所有权的法律基础来限定跨国公司的属性。 3、按经营管理特征对跨国公司的界定 是从企业具体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来判定划分跨国公司的标准。 4、联合国对跨国公司的定义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的公有、私有或混合所有制企业,而无论这些经济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 各个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面的联系,其中一个或多个实体能够对其他实体的经营活动施加有效地影响。 跨国公司就是指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 二、跨国公司的特点 战略目标全球化 公司内部一体化 运行机制开放化 生产经营跨国化 案例1、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经营 海尔企业是我国家电行业的特大型企业,1984年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成一个目前集科研、生产、贸易和金融与一体的由70多个企业和科研机构组成大型国际化家电企业集团,现有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其中国外2个,分别位于美国和巴基斯坦)、海外工厂13个、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个,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体系已经构建出。回顾海尔的国际化经营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内向型发展阶段(1984-1990年)。这期间海尔完全致力于国内市场,建立起国内销售和服务网络,完善企业管理,力争取得市场领先地位,创立国内品牌,为向海外发展打下基础。 2.出口阶段(1990-1996年):1990年海尔开始迈出它国际化进程的第一步,实现产品的出口,首先是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并随后进军东南亚、拉美、中东和非洲等地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海尔专营商和经销网点,建立起全球性的营销网络,截至到1996年已在31个国家建立了3000多个经销网点。 3.海外投资阶段(1996-至今)。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1996年海尔进一步提出了“本土化”战略,开始海外投资设厂 ,1996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成立海尔保罗有限公司,海尔占51%股份,这标志着海尔首次实现了生产的国际化。随后,海尔又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南斯拉夫等地相继设立了生产厂。1999年3月海尔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立了当地设计、当地生产并当地销售地首家“三位一体本土化”的海外海尔——海尔美国冰箱厂,这标志着海尔的国际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3月,海尔在美国纽约中城百老汇购买原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这座标志性建筑作为北美的总部,此举标志着海尔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战略又上升到新的阶段,海尔已经在美国树立起本土化的名牌形象。 从海尔国际化经营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海尔成功的经验主要有:坚持高质量高技术为保障,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通过推行本土化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 / 案例2、联想的跨国投资规划与决策 案例3 三、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程度的度量 1.跨国经营指数(Transnationlity Index,简称TNI),这是根据一家企业的国外资产比重,对外销售比重和国外雇员比重这几个参数所计算的算术平均值。 TNI=(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总销售+国外雇员/雇员总数)/3 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产生发展 一、跨国公司产生 源于垄断资本形成、资本过剩、资本输出。 最早可以追溯到16、17世纪。1600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作为殖民主义扩张的工具,已具有跨国公司的雏形。 二、跨国公司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是跨国公司的初级阶段 早期的跨国公司: 1865年,德国的费里德里克·拜耳化学公司在美国纽约州的奥尼班尼开设一家制造苯胺的工厂; 1866年,瑞典的阿佛列·诺贝尔公司在德国汉堡开办一家炸药工厂; 1867年,美国的胜家缝纫机公司在英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