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消费者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探讨.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论消费者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中文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自1993年10月1日颁布以来,尽管对消费者的身体权、健康权和生命权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是对与其相对应的精神损害赔偿却没有有效具体可行的规定,以致在司法实践中,同类案件判决结果差别很大,有悖于法律的公平、法治的同一原则,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维护消费者更深层的合法权益。因此,弥补消费者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缺陷,建立消费者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趋势。关键词:消费者;精神损害赔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Abstract:With the publication of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Protection of Consumer Rights and Interests on October 1st1993,it has detailed articles about body right, healthright and liferight,however,it has not correspondingspecific and practical articles about compensation for mental injury, so that in judicial practice, the cases of the same kind vary a lot in judgement,which goes against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and law, cannotmeet the demand for development of themarket economy and defend the consumers’ deeper 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s.Hence, make up the defects of compensation for consumer’s mental injurysystem and its a necessary tend to establish a compensation for consumers’mental injury system.Keyword: consumer; compensation for mental injur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Protection of Consumer Rights and Interests消费者精神损害赔偿现状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中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也要不断完善。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权益受到每个公民的关注。据统计,近年来,消费者在投诉的案件中造成精神损害的占到千分之二,呈现出索赔范围广、数额高、获赔少并且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尽管消费者精神损害赔偿有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立法基础(下文详细说明),但是目前并没有详细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法官需要凭借法律精神和司法实践的经验行使判决权,而自由裁量权过大,使得同类的案件出现较大差异的判决,有悖于法律的公平、法治的同一原则,因此建立和完善消费者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便不可或缺。1998年5月9日,四川某女大学生徐某在成都某服饰专卖店购物时,被该店员工无端强迫脱衣搜身,徐某向法院起诉,索赔精神损害,几经周折,仅获500元。而在同年7月8日,上海女大学生钱某在上海某商场购物时,被商场女保安强制脱裤和搜身,钱某向法院提起精神损害索赔之诉,一审判令赔偿25万人民币,二审改判为1万元人民币。同为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后者是前者的20倍。建立和完善消费者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立和完善消费者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是人的精神权利得到进一步保护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的法律从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与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是相适应的。消费者作为民事主体存在于社会中,享有物质权利和精神权利。随着社会发展,公民越来越要求法律对人的精神权利予以有效保护,立法部门应顺应历史和发展的潮流,具体到消费领域,应当保护消费者的精神权利,建立和完善消费者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市场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具有平等和公平的原则,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只要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就必须承认精神损害赔偿,否则就违背市场经济平等和公平原则,并且阻碍市场经济发展。是对消费者权益进行充分、全面保护的必然要求消费者致伤后往往带来精神上的极度痛苦,给消费者以适当的精神赔偿符合法理。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法律功能能使消费者在经济生活上获得利益,克服精神上的痛苦,进而实现对消费者
显示全部